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访谈:三年磨一剑 只为成就“管天人”

2012-06-06来源:中国气象网作者: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战子秋 责编:访问量:2468

  采访嘉宾: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高学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王尧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敬枫蓉

   河北省气象局副局长关福来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张玮鸥

     中国气象局从2009年起开展的全国气象部门省级以上预报员轮训,跨度三年(2009年至2011年),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牵头组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对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意义。如何总结和评价全国省级以上预报员轮训工作,以重点培训任务为平台、加快落实气象培训体系建设,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气象局预报员轮训工作总结暨地市级预报员轮训启动会召开期间,中国气象报记者先后采访了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高学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王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敬枫蓉和河北省气象局副局长关福来。

      记者:在这个历时三年的省级预报员培训中,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做了哪些工作?轮训中涌现了哪些亮点?

      高学浩: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一直将预报员培训作为各项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气象局刚刚批复的干部学院 “发展规划”,将干部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以预报预测骨干人才和领导干部作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这也说明了局党组的对预报员培训高度重视。多年来,围绕预报员培训,干部学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我们已连续七年举办了新任预报员上岗等不同类型的预报员培训班,为开展大规模轮训进行探索。

      在省级预报员轮训中,我们的主要做法主要表现为:

      第一,重视前期策划,精心组织轮训方案。要办好一个班,办班过程管理虽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办班前期策划要到位,如需求分析、培训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授课方式等,这对培训效果非常重要。第二,精心编制培训教材。针对轮训目标,干部学院组织编写了八本比较贴近业务、特色明显的培训教材,并在培训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第三,组建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干部学院遴选了一批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同时又懂教育规律的兼职教师,深受学员好评,对于完成轮训目标是一个重要的保障。第四,加强了轮训总结评估。本次轮训采取了试点―总结――推广―再试点―再总结的过程,在轮训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的组织,保证了轮训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形成了一套有效可行的在职教育评估制度:开班前的需求评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最重要的就是培训后评估,采取诸如学员对培训后自己业务能力的自评,以及学员上级领导评价等方式。第五,拓宽学员视野。轮训邀请了发达国家中预报业务领域的一流专家参与轮训教学,让学员接触和了解国外预报预测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此外,在培训方法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如“1+X”的培训组织模式、“案例教学”和“名师点评”等实践性教学方式等,对于推进未来各项培训工作都是很有益处的。

      记者:干部学院牵头南信大和成信院怎样合作的,未来在培训工作上有什么打算?

      高学浩:此次轮训,干部学院要牵头两所高校来做这项工作,开始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随着轮训开展,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支撑点,如我们在预报预测业务理解和对预报员的需求把握上要好于高校,这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牵头作用,体现在由干部学院前期提出教学方案、教学要求、组织实施方案等,然后邀请高校来参与讨论并确定;体现在整个轮训实施过程中,干部学院要对高校进行教学巡视检查等,做到真正的指导;体现在帮助高校遴选一些有经验的首席预报员参与高校的教学当中,等等。通过预报员轮训,推动了高校了解气象业务,高校教师对业务更关心了,也了解了现代业务更关注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收获,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与业务的接轨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记者:培训工作在预报员提高预报准确率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高学浩:对于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应该有两个层面。首先,是科学层面的问题。大气运动的规律十分复杂,目前人类对于大气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要提高预报准确率,难度相当大。此外,随着气象服务面临的精细化需求不断提高,也加大了预报准确率的难度。第二,预报准确率的提高,需要在现有科学认知程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我们掌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到预报服务中去,这需要整个预测报业务技术体系的完善和预报员水平的提升。这个方面的提升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培训能够解决预报员理论深度、业务水平和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对现在已经解决的科学问题,能够准确把握和应用,这对于提高准确率是非常有用的。

      这次预报员轮训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史上首次开展一线业务人员全员轮训,开创了气象部门岗位培训的先河。我们对培训效果开展了后评估工作,根据各送培单位反馈信息来看,轮训在培养预报员掌握相对成熟有效的天气预报(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预报员的气象理论水平、新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观分析能力和综合预报能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对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通过参与预报员轮训工作,对引导高校优化气象类专业设置,推进学科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现代化气象业务的衔接,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王尧:承担此次轮训,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动融入、主动接轨、主动服务于中国气象事业的一项标志性工作。预报一线一流专家和学员为我们带来了当前业务台站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需求,对于今后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气象类专业与课题设置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在学科建设中,我校需进一步增设与天气分析与预报有关的课程,增加多源资料综合分析应用环节,开设面向实际业务的短临及强天气分析、预报预警内容,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尤其是通过气象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建立基于多源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的预报思路和理念。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和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与现代气象业务对接。

      成果转化对于稳定与提升气象业务水平与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及支撑作用。此次在预报员轮训授课过程中,我校授课教师尝试地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培训及与学员的研讨与交流当过程中,学员反映良好、收获较大。以此为契机,今后我校可继续依托局校的深入合作,通过联合申报和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健全与优化局校合作双方的成果转化与培训机制,将新资料、新技术与新方法应用到实际业务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南信大在基础性气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气象继续教育的辅助作用。

      敬枫蓉:主动参与轮训工作,既是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提升我国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水平尽学校之力,也是提升学校气象科技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良好契机,有利于加强我校与中国气象局领导、业务部门领导与专家、基层气象台站专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了解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方向和气象科技人才具体要求,发现我们在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方面学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满足气象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学校参加预报员轮训工作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参与预报员轮训工作后,更加了解气象预报一线需求,通过把基层台站带上来的天气过程案例整编成实际教学案例,使培训既具针对性,又提高了教师业务认知水平。另外,轮训工作的开展为高校很好的传递了人才需求和人才现状的信息,这些都对我们在轮训方案制定、教学内容设置、组织实施等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记者:南信大、成信院在轮训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有哪些亮点、特色与成果?

      王尧:南信大高度重视全国预报员轮训工作。李廉水校长要求“预报员轮训工作要做到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学、一流的评价”。近三年来,我校共承办关键岗和普通岗7期,共轮训预报员191名,同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受到学员赞誉的师资队伍。

      首先,贴近业务的教学内容,一流专家授课。

      教授与预报工作一线专家(来自华东三省一市气象业务部门)结合,理论与经验并重,培训内容贴近台站需求,与预报岗位联系紧密。

      第二,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典型个例研讨。

      预报员通过在研讨式教学,沟通和共享经验体会,对他们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点评专家的精彩点评,可帮助预报员理顺预报思路,明晰物理影像,增强理论水平,开拓思路,能更全面地分析天气过程。

      第三,一流的实习实训环境。具有非气象业务部门最完备的气象资料接收系统、远程音视频天气会商系统(与中央气象台对接)。

      第四,以南信大国家级精品教材为补充。以干部学院组织编写的培训讲义和选定教学参考书为主,同时根据预报业务实践适当补充教材。

      第五,分类施教。对于关键岗预报员,侧重于准地转理论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及短临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分析思路,训练常规、非常规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重大天气过程的技术综合总结能力;对于普通岗预报员,侧重于主观天气分析能力培训,短时临近预报的技能训练及天气个例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

      敬枫蓉: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和管理组,负责培训质量把关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投入专项经费,建成预报员轮训专用教室和学员宿舍,购买专用教学和生活设施,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学习实习生活环境。

      三是聘请高水平且有丰富预报经验的校内外专家教师授课;组织教师、专家编写实习计划,设计制作了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调查表;教学规范有序,教学效果优良,学员反映收获很大。

      同时,提前准备,精心保障,服务到位。圆满完成了此次预报员轮训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有利于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利于让来自业务一线的预报员知识更新,业务技术提升,总结预报经验,优化自己的表达,在为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河北省预报员参训情况怎样,培训效果如何?

      关福来:在过去的三年当中,河北省共有3人次参加了首席岗(A班)的培训,5人次参加了关键岗(B班),16人次参加了普通岗(C班)的省级预报员轮训。通过此轮培训,河北省的灾害性天气预报、一般降水预报和温度预报,预报准确率均有提高。2010年、2011年河北省晴雨预报质量在全国各省排名中均排在前十名以内,灾害性天气、温度等预报质量较过去几年都有明显提升。经过培训河北省组建了由首席预报专家领衔的暴雨、高温、大雾、强对流、海洋等预报团队,培养正研级预报高工一名,3人次入选中国气象局百名首席预报员。初步形成了由首席预报员、关键岗预报员和普通值班预报员组成的阶梯型预报员队伍。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进一步夯实了预报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把握能力和对地市级预报员的指导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尤其对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有了更加明确和充分的认识。

      记者:您对下一步地市级预报员轮训以及未来整个预报员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有何建议?

      关福来:河北省目前有十一个地市,在岗的预报员有98名,近5年内走上工作岗位的预报员占了将近半数。新预报员理论基础较好,预报经验不足,尤其依赖数值预报,基本的传统天气图分析能力较差;老预报员虽有一定的预报经验,但理论知识陈旧或不足,建议培训时能够区别对待,制定不同教学方案。河北省现已建成5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目前仍在建1部,加上天津北京的雷达,预报员今后可用的多普勒雷达将达到8部,雷达资料产品的应用水平很低,新老地市级预报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培训,希望在两个班型中都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安排,以提高他们的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关于整个预报员队伍的培养培训,应充分考虑国家、省和地市三个层面预报业务职能划分,在培养一批专家型预报员的同时,注重专项、专业化预报培训;地市级应该加强精细化和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国家和省级预报员重点加强宏观预报能力、形势预报能力和中长期预报能力,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上培训和培养出一支更加合理的阶梯型的预报员队伍。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205/t20120526_173755.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