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个电灯泡不亮,一个水龙头不开,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把对学生点滴的关心固化为一种长效机制,将“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的理念贯穿在教育管理过程的始终,一直是我校学生工作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今年是学校的“制度创新年”,我校学工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在原有学生工作体系的基础之上,完善和创设了一系列工作制度,细化、常化、内化各项措施,以制度建设推进精细管理,以精细管理推进学生工作。
学工人员住校值班制度:坚守管理第一线
在学工人员住校值班制度中,将以往辅导员住校值班制度拓展为学生线值班制度,学生工作处领导及工作人员、团委工作人员、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副院长、各学院辅导员均参与值班。在值班任务方面,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问题解决模式,为“主动深入”消除问题隐患模式,减少值班辅导员数量,增设重点巡查区域和重点时间段;巡查和抽查相结合,并坚持当天汇总;除寒暑假外,每天由1位带班领导和3位辅导员组成值班组,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情况,督促学生遵守宿舍管理规定,第一时间达到事发现场处理突发事件等,有效拓展了我校思政教育的空间。
每天晚上甚至节假日,学生宿舍楼中总能看到值班老师的身影,与学生心贴心地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巡查过程中,值班老师按照值班工作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记录本上对违纪事件、安全隐患等的详细记录可见一斑。“个别宿舍电线外露,天花板上有路由器,低年级玩电脑现象较为严重。”“周末学生较为放松,宿舍氛围良好,个别宿舍卫生较差,没有通风。”“上午有课的学生大多按时起床,但部分没课的学生还有睡懒觉现象,与他们进行了沟通,督促他们到图书馆上自习。”……新制度实施三个月以来,学校全体辅导员都认真履行值班职责,克服自身困难坚持参与值班管理,值班制度从未间断,切实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如在一次值班中,值班老师发现一位同学因感情问题不明去向,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与其辅导员、学院和家长联系,并最终在汽车站找到了该同学。
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研判制度:实现学生思想动态 “零报告”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校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通力协作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研判机制,并进一步加以完善,要求各学院、辅导员们坚持实施“没有问题也要报告的‘零报告’制度”。每逢寒暑假结束及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活动,定期召开全校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例会。同时,以班级、学院、学校三级信息员网络为依托,通过周报表的形式对学生状态进行统计和逐级上报,从本周新发生的问题和上周遗留问题处理两部分进行通报,并详细记录存在问题、处理情况以及跟踪负责人等信息。
“某同学在新生心理普查中有抑郁倾向,了解情况后得知她来校后较为压抑。”“某同学因急性阑尾炎在江北医院住院一周。”某同学从入校以来对本班一女生有好感,通过各种不当方式进行表达,对女生造成困扰。”……报表上的记录让每一位“问题学生”的情况一目了然,并附有详细的处理情况。报表每周上报学工部门的同时,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也会拿到同样的一份学生思想动态记录,在经由专业评估后进行一对一的介入,帮助每一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尽快走出阴霾。
“班级日志”制度: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自我管理,2010年,我校长望实验班探索实施了“班级日志”制度,并于一年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在学生管理中,我们把创新教育摆在首位,所以非常重视在适度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自主的空间更大些。”长望实验班辅导员、我校大气物理学院学办主任张京波老师这样说道。
这本精致的班级日志有个令人动容的名字——“一起走过的日子”,并在首页设置留白处黏贴班级合影和对班级集体活动的详细记录。班级日志不同于个人日志,它属于全班同学,在这上面没有私人秘密,只有大家共同的“秘密”。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每天由同学轮流记载,也可以安排专门的班干部记录,或是有想说的就写,没有想说的就不写,这给足了同学们发挥的空间。“我们没有固化班级日志的形式,是因为班级日志不是学生们的一个负担,更不是流水账的载体,我们期待它真正成为大家分享、沟通的桥梁。”我校学工处教育管理科葛昕明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