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名师荟萃】77级校友、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的求学故事

2018-06-15来源:党委宣传部作者:贾冰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林雯访问量:2106

  又一院士加盟南信大!这一次,不是别人,是从南信大走出的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77级校友陈镜明院士的成长故事。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陈镜明在填报志愿时“没有瞎报”。“那时南京的天文台很有名,中学时就觉得宇宙特别神秘,当时没有专门的天文学院,觉得学气象比较接近。农业气象是学校最早的三个系科之一,于是就认准了农业气象专业。”对选择气象专业的初衷,陈镜明记忆犹新。 

  四年的刻苦求学,陈镜明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在母校学习的四年,我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我们上学那会儿农业气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跟其他高校都不一样。学校非常注重物理、数学、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那时学校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大家都很珍惜学习机会,我们整天的生活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四年中,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培养的扎实基本功,使我终身受用。” 

  正是有了在校四年打下的坚实数理基础,陈镜明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稳扎稳打,坚定向前。1983年,陈镜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国家公派研究生赴英深造。1986年在英国雷丁大学取得气象学博士学位后,他回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院任职。1989年,陈镜明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先后任加拿大遥感中心高级研究员、约克大学、渥太华大学客座教授。由于他的杰出成就,陈镜明于1998及2001年两度获加拿大联邦政府自然资源部地学界突出贡献奖,2000年荣获加拿大航天航空协会Alouette奖、2001年荣获安大略省长杰出科研奖,2004年被选为加拿大首席科学家。

  2006年,陈镜明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科学团体之一,成立于1882年,入选的院士均为加拿大自然和应用科学各领域的佼佼者,包括了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加拿大科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每年评选一次,每次不超过30位。陈镜明在科学界取得的成就,在加拿大的华人科学家中绝对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面对取得的成就,陈镜明始终保持一如既往的谦和。“我的工作也不是凭空想象,是建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结果。了解别人、前人所做的工作,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论文,起码要用半年的时间阅读相关的文献。特别是博士论文,确实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赶紧算出来就发出去,这很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在学术上有所醒悟的感觉很好!要真正研究透了,再写文章发出去!”这是陈镜明的研究心得。 

  回忆起在英国读博的经历,陈镜明说,“指导老师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他有积累,知道什么是前沿,知道什么重要,可以使你少走弯路!”导师的一次“生气”让陈镜明深刻领悟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有一次,导师让他拿辐射仪,仪器上面有一个圆形的玻璃罩,作防雨防风之用。陈镜明将辐射仪拿在手上,一边说话手就不自觉地按到了玻璃罩上。“导师一下子不高兴了,因为真正做实验的人都知道手印有盐、油,就会影响观测的精度,一个好的科学家绝不会这么做的,都是捧在手上的。”提起这件小事,陈镜明至今还带着自责。因此他也始终重视实验的重要性。 

  陈镜明奠基性的学术开端是对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叶面积指数是所有生态模型都要用的概念,影响到辐射、能量等所有物质的交换,陈镜明否定了原有定义,提出自己的定义。“没什么影响的人,说话还这么大胆!”最初的冷遇可以想见。陈镜明抓住机会就跟自己的导师,跟业界资深人士介绍自己的“叶面积指数”,最终得到学界认可。为什么他敢于怀疑?心里有胆,判断是对的,所以能坚持,这需要长期科研活动中基本素质的培养,也在于他的坚忍不拔。如今,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学界都在使用他的定义。 

  2000年,学校建校四十周年时,陈镜明和同学回校聚会并给母校赠送了牌匾。当时,陈镜明提议在赠言中再加上八个字:“金陵四载,受益终身”,建议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成和响应。“我想这不仅是我对母校发自内心的感言,也表达了所有同学对母校真切的感激之情。正是有了在校四年打下的坚实数理基础,我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才不怕难题,一直坚定的往前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