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快讯

59年校庆系列学术论坛之“科技与人文对话”讲座在我校举办

2019-04-23来源:法政学院作者:刘倩倩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于杰访问量:642

4月19日下午,我校59年校庆系列学术论坛以“著名学者科技与人文对话”为主题在二代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法政学院、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共同主办,邀请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朱葆伟,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李建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关增建教授,《自然辩证法研究》执行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尚智从教授,《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胡志强教授等学者,围绕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关系展开讨论。

副校长闵锦忠,研究生工作部、社科处、校团委、法政学院等相关单位领导,法政学院和大气科学学院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副校长闵锦忠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南信大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学科建设的突出成果等,并预祝活动成功举办。

随后,各位专家围绕“科技与人文对话”的主题分别发言。万俊人教授表示,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知识的分演,是人类知识的两大基础,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人文精神的帮助,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和人文两者相统一。在科学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人文教育,因此高校的通识教育更显重要。朱葆伟研究员提出科学与人文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引导的关系。科学技术塑造了人类的活动方式,生命科学的出现使得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高精尖科技本身具有的副作用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科学技术从改造科学,到改造世界,进而转向改造人本身,人文引导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方法在人文学科中的运用,现代伦理学对科学研究的介入,科技中的美学体现,无一不体现着科学技术与人文的相互引导。

李建华教授表示,科学与思想相关,但人类在其间架起的桥梁使得二者呈断裂式状态,因此二者的结合是必然的。从社会现实来看,人文学者与理工科学者思维的异层使得科技与人文之间缺乏互动。人文学者需要引入复杂性的思维方式,推动科技人文化和人文科技化发展。科技与人文,只是形式的转化,两者同样重要。关增建教授阐述了科学技术知识“高平均值低方差”和人文教育“低均值高方差”的高校教育实情观点,提出要在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中充分发挥科技史、科技哲学等跨学科专业作用的建议。尚智从教授则介绍了当代科学所带来的成果。他表示,对于科学的发展也应该加入社会中各因素进行考虑。胡志强教授就科学与人文之间存在的学科差异、各异的人类活动和思考方式以及不同价值观的体现发表看法,他表示应对二者间的冲突予以一定宽容,进一步促进科技与人文间的交流。

最后,现场师生就科学审查标准、前沿科技、工作时长与效益等问题和专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对话现场

观众

学生提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