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全国人大代表银燕:​设置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正当其时

2020-05-29来源:中国气象报作者:赵晓妮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于杰访问量:587

“设置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正当其时,将助力我国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转变,突破理学学科无专业学位的空白,这将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大气物理学院院长银燕建议。

去年,银燕参加了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今年5月又迎来南信大建校60周年,深感气象事业发展之波澜壮阔。他认为,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解决行业领域人才供需矛盾、扭转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弊端和增加气象事业国际话语权,设置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必要性愈加凸显。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一带一路’倡议、军民融合与国防安全等国家战略都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人才是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资源。”银燕认为,这亟须构建多层次的气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应用型人才。

当前,现代气象业务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更加突出全球化、信息化、系统化和综合应用性的特征;气象服务需求也呈现多层次、精准化、多元化等特点。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预测,未来10年,在农业、交通、航空航天以及公共气象服务产业等领域,每年气象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近6000人。

银燕认为,这需要构建大气科学、信息科学、灾害科学、管理与服务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和多层次的气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就像在工业生产中,我们不仅需要生产线上的人才,还需要能生产生产线的人才,这样才不会被轻易‘卡脖子’。”

但在当前,气象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主要来源于理学门类中的大气科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单位,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包含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两个二级学科,学科覆盖面相对狭窄。在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47个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仅有哲学和理学两个学科门类没有设置专业学位类别。在银燕看来,现有的47个专业学位不能完全涵盖气象业务专业领域,而通过设置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能较好解决大气、地理、生态和海洋等学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足。

银燕看好设置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前景,除了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和职业能力标准外,他表示,当前已经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

对于生源问题,他认为,随着国家对气象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大学纷纷开设大气科学类本科专业;气象专业学位类别覆盖面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必将有大量的大气、地理、生态、海洋、信息等专业学生报考,生源充足。

针对学生关心的就业前景,银燕也保持乐观预期。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预测,未来10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元,气象、农业、交通、环保、海洋、航空航天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对气象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呈井喷式增长,气象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光明的就业前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立德树人,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工作一定能开创新局面。”银燕说。

http://epaper.zgqxb.com.cn/epaper/index/item_read?id=2062065月29日中国气象报第3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