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拥有250万微博粉丝

科普达人——让气象“接地气”

2020-09-21来源:江苏科技报作者:安澳华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林雯访问量:686

卞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前中国追风小组核心成员,常年致力于气象、环保、地理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工作,在追风、追沙、上高原、进山区、调研冻雨的路上从未止步。在微博上他是拥有250多万粉丝的“天师-卡赞”,经年累月为大家进行深入浅出的气象科普,深受青年朋友们的喜爱。2016年荣获气象微博影响力大会--自媒体新锐人物奖,2018年获微博十大最具潜力科普博主,2020年成为中国科协的专家顾问。

追风路上--用与死神的擦肩,换来台风现场的报道

2008年,大四的卞赟和许多毕业生一样,去校园气象招聘会上找工作。作为南信大学生记者团成员的他,吸引了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招聘人员的注意,就这样,本想做预报员的他,从此进入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并成为“中国灾害天气报道小组”的一员(即中国追风小组),开始了“追风”经历。

“追风”,即用影像记录台风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向公众展现台风危害,并为科研提供参考。2001年,我国有了第一支追风小组。卞赟的追风经历,从2009年的“莫拉克”开始。“莫拉克”是发生在浙江省东南苍南县的海边直面台风,“当时人在户外已经完全站不住了,我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威力。”卞赟回忆起第一次追风,感慨万千。

2013年的“菲特”,卞赟也追过。“菲特”是13级的强台风,于福建北部登陆,“在那次风雨中,我的内衣十几秒就完全湿透了。”卞赟调侃道。更可怕的是,在做直播期间,一块铁皮飞速从他们前方飞来,卞赟下意识地推开摄像师,铁皮径直劈到身后的树上,“我亲身经历了与死神的擦肩而过”。

这样的状况并不少见,也是在那次台风中,卞赟目睹一位巡夜的师傅,被台风直接“拍倒”在地,照明灯也被甩出十几米远,而这位师傅一直挣扎着却无法爬起。“当时风很大,我们被吹得紧贴在一堵墙上才能站稳,我拿着测风仪尝试着伸出墙外,才测得了当时的风速。”卞赟讲述。他和另外一位同事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将巡夜师傅扶起,师傅满脸血迹,他们赶忙将师傅转移到安全的地点。“没被吹跑真是万幸。”回忆起那段经历,他感慨道。

十多年的经历,让卞赟渐渐知道了如何追风。他用独特的视角,让更多人了解台风的脾性,减少台风带来的危害和财产损失。通过直观的报道,他向大家讲述了面对台风时如何回港避风、固定门窗、拆卸广告牌、囤积水和食物等防灾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报道中知道了台风是什么?台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能够让公众知道气象灾害的风险,了解正确的防灾避险措施,我觉得非常自豪。”卞赟这样评价他的追风经历。

科普途中--气象融入生活,亲民化普及气象常识

一次次与危险擦肩而过的追风经历,让卞赟感受到职责所在:要让公众更加深入了解灾害天气,更好地做到防灾减灾。“我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让大家真正认识气象。”近些年,卞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气象科普工作中。作为一名资深气象媒体人,他不仅在官方新媒体平台向社会普及气象资讯,更经常通过微博与公众“聊天”。

生活中很多人将他的名字错读成“卡赞”,他便将微博名命名为“天师-卡赞”,现如今他的微博粉丝已达250多万。他的微博上,除了有独特的追风经历、台风行径的分析,也有不少贴近生活的气象科普。在解释台风成因时,他利用一则视频告诉大家,龙卷风的生成其实质就是热力上升,顶部存在一个吸力,有趣而不失科学性。

“正儿八经的科普容易让人有距离感,通过聊天的方式,把科普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家更容易接受。”他也会在微博上和粉丝互动,解答粉丝的各种问题,他笑言,“我把微博当做了自己的朋友圈。”

除了在微博上科普气象知识,他还作为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开年第一课”的特邀讲师、2017年“世界气象日”网易独家直播的特邀嘉宾、2017年“5·12防灾减灾日”中国气象网访谈直播间的主持人之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科普气象、讲述他的种种经历和所学所闻,向全社会传递最新的气象资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接触、了解气象知识,利用气象知识让生活更加方便与舒适。”卞赟说。

气象情缘--气象一线牵,珍惜这段缘

卞赟出身于“气象世家”,他的外公是一名气象爱好者,母亲是南信大校友,从小他就接触了不少气象知识。母亲的一本《看云识天气》小画书成了他童年的最爱,“同龄的孩子里,只有我有这本书,大家都抢着找我借。”卞赟笑着说。

南信大,卞赟小时候就来过。“我很小的时候便常随父母来当时的南气院,寄住在母亲的老师家里,从那个时候,南信大就深深地吸引着我。”夏天在学校泳池游泳,冬天打乒乓球、滑旱冰。在南信大的童年,卞赟时常听学生们聊考研、毕业设计、出国留学等事情;再大一点,他也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同出入计算机室,观察软件编程。“在大学校园里待久了,不知不觉把自己也当成是其中的一员。”卞赟回忆起自己在南信大的童年,话语中都透着幸福,“那时候虽然听不懂也看不懂,但潜移默化中,我对这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考结束后,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并被顺利录取。篮球场上的较量、自习室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还有课堂上粉笔的舞动带来学习知识的愉悦感,都是他最美好的回忆。“我很感谢母校,感谢这里的同学和老师们,庆幸自己在这里度过了最美的大学时光。”卞赟毕业后也经常回到学校,看望曾经的老师,看看以前的实验室和打球的操场,回忆一下大学的美好时光。

从翻看儿时的小画书,到步入大学的校园,再到加入追风小组,以及成为微博和各大平台上的科普达人,卞赟一直奔跑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 南信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