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第二届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研讨会暨第八届超级观测站联盟会议在宁召开

2020-10-22来源:交汇点作者:杨频萍 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严常坤访问量:690

交汇点讯 10月16-17日,第二届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研讨会暨第八届超级观测站联盟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专委会”)、中国大气超级观测站联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联合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

来自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8位院士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知名专家学者,管理、技术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所师生,环保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南信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主持。

南信大党委书记管兆勇、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主任曲久辉院士、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专员王玉华、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锋等嘉宾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南信大党委书记管兆勇致欢迎辞

南信大党委书记管兆勇致欢迎辞

开幕式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介绍了《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下称《蓝皮书》)编制过程、章节内容和下一步计划,并宣布《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正式对外发布。

张远航院士介绍《蓝皮书》编制过程并宣布《蓝皮书》正式发布

张远航院士介绍《蓝皮书》编制过程并宣布《蓝皮书》正式发布

《蓝皮书》以政府管理人员、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技术人员、大气环境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和社会公众为主要对象,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臭氧污染防治的状况和思路,梳理了我国臭氧污染防治探索和行动,并提出了不同层面臭氧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据悉,南信大胡建林教授、廖宏教授、陈敏东教授、盖鑫磊教授、王鸣博士、李海玮博士、秦墨梅博士、朱佳博士等参与了蓝皮书编写工作。

此次大会主题为“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科学认知与区域实践”,共设“臭氧污染成因、机制与来源”“臭氧污染与PM2.5协同防控技术”“VOCs监测与综合观测实验Ⅰ、Ⅱ”“臭氧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技术”“臭氧污染过程的预报预警与应急管控”等6个分会场。围绕臭氧污染形成的化学机制与来源、气候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形成的影响、臭氧及前体物的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等9个主要议题。

会上10个大会现场主旨报告精彩纷呈,分别是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对科学推动PM2.5和O3协同防治的思考》的线上报告,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大气处处长逯世泽题为《“十四五”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的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陈善荣站长《我国臭氧监测现状及污染形势分析》的报告、国防科技大学宋君强院士《全球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若干进展》的报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以NOx深度减排为抓手推动PM2.5和O3协同控制》的报告、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王桥院士《基于卫星遥感的大气污染企业监测研究》的报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十四五”PM2.5与O3协同防控措施建议》的报告、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大气环境立体探测技术进展》的报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臭氧与PM2.5协同治理,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报告以及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大气氧化性与空气质量管控》的报告。此外,还有70个分会场特邀报告,共同探讨大气臭氧污染防控的方向和路径,推进我国大气臭氧污染控制相关领域学术发展与防控进程。

会议还专门设置了“城市和区域臭氧污染防治实践分享”环节,邀请来自广东、成都、上海和南京等4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政府管理人员分享各地臭氧污染防治工作经验及思考。

10月17日下午,会议圆满闭幕。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作总结发言,对会议作出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和《蓝皮书》的发布是活跃学术交流、凝聚科学共识、回应公众关切的平台,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及之后的研究和交流,形成支持空气质量改善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会议提出了未来《蓝皮书》编制设想,进一步提升《蓝皮书》的学术影响力、公信力和对管理决策的支持力度。他希望持续推进专委会学术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建设,改进会议组织和管理形式,使会议安排和交流更加多元化。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uhNWWHp6RxRNXdz3/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