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当天上午,江苏科技馆内人头攒动,一场以“科技赋能预警 行动守护生命”为主题的2025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快看!我成功‘生成’了龙卷风。”在“模拟龙卷风”实验台,6岁的仔仔快速翻转手中两个用防水胶带连接的塑料瓶,水中瞬间形成漩涡,宛如迷你版龙卷风,引得仔仔连连惊呼。周围的孩子们也被这神奇的现象吸引,纷纷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在一旁指导的研一志愿者李品茉告诉记者,“这些模拟实验都是我们学生自己设计的,希望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气象知识。像模拟龙卷风实验,利用离心力模拟龙卷风的旋转运动,简单又有趣。”
除了家庭小实验室,活动还设置了闯关游戏《预警小卫士大冒险》以及专家科普讲堂等环节。在闯关游戏区域,四个主题关卡串联成一条“防灾任务链”。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争分夺秒地排列节气卡片、匹配灾害场景与预警图标,甚至在“人工降雨救援行动”中化身“气象救援员”,用贴有雨滴标签的投壶箭模拟人工降雨。
“气象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非常乐于进行类似的科普活动。希望通过科学实验与科技展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广大市民与儿童普及气象灾害预警知识,让大众尤其是孩子们,对气象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拉进气象与公众的距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院团委书记高慧颖介绍,当天学院还组织了学生志愿者在南京市气象局开展气象日科普活动,在盘城街道一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大气•耕读”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同期开设的专家讲堂座无虚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学生“讲师”通过案例视频和互动问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暴雨、台风等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台下的家长带着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一位家长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非常实用,这些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江苏科技馆负责人表示,未来江苏科技馆将立足江苏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充分发挥科普资源汇聚平台作用,聚焦更多科学前沿与应用热点,携手更多高校院所持续推出系列科普活动,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