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我校《阅江学刊》主办的“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系列论坛(No.6)”在行政楼316会议室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气候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近2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与中国社会的绿色发展。
我校副校长马嫣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她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特色和成就,肯定了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气象与人类社会》特色栏目在彰显我校人文社科学科特色化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平台和窗口作用。她表示,当前气候不确定性陡增、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气候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新一代的预测技术和气候治理支撑。《阅江学刊》要积极推动气候知识创造和生态文明变革,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双碳”知识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助推我校文科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阅江学刊》执行主编韩璞庚介绍《阅江学刊》以《气象与人类社会》这一特色栏目为抓手和品牌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校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进一步提升栏目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关注度。《阅江学刊》编辑部副主任沈丹汇报《气象与人类社会》专栏建设情况,介绍了该栏目宗旨,以及成功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后实施的新举措。
论坛通过主旨报告、主题发言等形式,聚焦“十五五”规划和全球变暖的最新趋势,探讨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和措施路径。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阅江学刊》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黄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等专家分别就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动因及后续影响、我国“双碳”战略回顾与前瞻主题发表精彩演讲。下午的主题发言环节,与会的诸位青年学者依次就人工智能赋能碳中和、中国引领南南气候合作、气候安全战略等话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围绕热点话题展开现场交流。最后,庄贵阳和韩璞庚分别作会议总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本次论坛以“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彰显了学界使命,而且为构建气候变化应对与“双碳”知识生产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校社会科学处、期刊中心、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