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杜玉波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03-15来源:教育部网站作者:杜玉波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吴琪琼 责编:访问量:1187

  2012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按照东同志在这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质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为主线,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把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把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作为提高质量的有力抓手,把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保障,推进改革、凸显特色、促进和谐,在攻坚克难、务见成效上狠下功夫,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根据部党组部署和这个总体要求,今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确立转观念、立标准、促改革、调结构、强保障的工作思路,把工作聚焦到提高质量上。

  一、转观念,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转观念,就是要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一是要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要重新认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组织高校开展“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大讨论,使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总结学习贯彻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一周年的成绩和经验,召开第二十二次直属高校咨询会。 

  二是要来一次教学方法大改革。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创新才智的火种。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最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要强化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各高校要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制定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

  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要继续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在拔尖学生的选拔方式、因材施教模式和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高校与行业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构建“5+3”模式(5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 

  四是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抓实践育人,就是要突破高校人才培养的最薄弱环节。要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教学经费要优先用于实践教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激励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宣传推介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典型,促进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二、立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测评估体系 

  立标准,就是要探索形成符合国情、校情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测评估体系,使高等教育质量可评价、可比较、可监测。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标准是尺度、是要求、是底线。要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协会)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促进各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分类标准体系。

  二是要健全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质量监测评估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根据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的要求,实施院校分类评估,稳步做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研究制定审核评估方案。要强化高校质量主体意识,推进高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自我评估,完善本科院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推动“211工程”建设高校向社会公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建立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加快推进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促使高校接受师生、政府、社会和专业机构多方面的监督,真正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是要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以项目强内涵,以项目保质量。完成2012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启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国家级示范中心项目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三、促改革,着力突破制约质量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 

  促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着力破解制约质量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处理好现有政策和政策突破的关系,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要继续推进国家教改试点项目。改革亟待突破,社会强烈期盼。要高度关注与高等教育相关的228个国家教改试点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管理方式、高校办学模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有关地方和高校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试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跟踪指导,建立试点项目的交流平台和绩效评价机制,尊重一线实践创造,组织开展教改试点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培育基层典型,推广先进经验。 

  二是要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落实协同创新要求,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组织指导高校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要加强组织管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第三方评审机构。要制定启动实施方案,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成熟一项,启动一项。要完善政策保障,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相关政策,在人才保障、人事分配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 

  三是推进试点学院改革。建立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探索以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重点在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聘任考核与评价制度、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等四方面进行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对试点学院的支持政策,通过必要的奖励、支持性经费,重点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批试点高校要加大改革力度,将试点学院改革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统筹统管。试点学院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造和积累经验,形成广泛推广的价值和模式,使试点学院改革具有可持续性。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高考制度必须坚持,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要按照“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目标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要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试点,扩大示范高职单招、对口招生等规模。鼓励有关省份和高校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方式,推动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要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探索完善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多元录取模式。要指导试点学院和条件成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探索选拔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和学业优秀学生的体制机制。招生计划要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制定高校对贫困地区实施定向招生的方案。要完善阳光招生的制度体系,规范招生秩序和特殊类型招生。要强化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完成标准化考点建设任务,形成覆盖全国的国家教育考试安全运行体系。当前要结合前期调研的成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高考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高考改革专项方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四、调结构,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调结构,就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作用,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促进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一是要优化本科专业结构。解决专业“不对路”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要按照新修订的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规定,完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建设一批本科专业点和高职专业点,着力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农林、水利、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建设,加强急需的服务外包和动漫、小语种、艺术等文化人才培养。

  二是要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要推动东部地区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组织好中西部高校教学基本条件建设项目,大力改善实验室等基本办学条件,力争形成中西部高等教育高地。继续推进“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扩大实施团队式对口支援,组织好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锻炼工作。要着力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以扶需、扶特为原则,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

  三是要大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启动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举办高校毕业生基层建功立业和创业先进事迹巡讲活动,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和中小企业就业,以更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重视并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服务援助工作。加强就业状况对招生、培养环节的反馈,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优化调整。

  四是要深入开展高校共建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完善部属高校和重点建设高校战略布局,建立省部共建地方高校长效工作机制。推进行业共建工作,探索落实部部共建协议的新途径。拓宽共建渠道,力争实现“985工程”三期共建的全覆盖。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理事会制度,鼓励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积极参与共建高校的治理管理。推动高校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共建项目方案,引导和鼓励直属高校通过共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产学研合作联盟。 

  五、强保障,切实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强保障,就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保持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一是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特别是在推改革、解民忧、促和谐中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推进教育系统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促进广大干部深入基层知校情、深入师生解难题。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部署,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宣传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今年“七一”开展“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活动。继续推进创先争优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高水平理论成果,指导改革实践。

  二是要继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试点。实施“立德学者”项目,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着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和支持“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建设,推动上海“易班”等各区域性大学生网站建设。

  三是要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学之大,首先在于精神之伟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文化建设全过程,加强以弘扬大学精神、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完善确定校风、校训、校徽、校歌,探索凝练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辅导员誓词。统筹推进高校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场馆建设及使用,协调整合高校文化育人资源。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推进以文理交融为重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四是要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要认真落实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注重抓基层打基础。要督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摸清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情况,推动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定高校党务工作者骨干培训规划,开展高校党务工作干部队伍示范培训。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意见,支持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五是要全力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稳定是硬任务,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主要领导要对学校稳定工作负总责。要做好敏感时期、突发事端的应急处置工作,坚决控制群体性事端,严防引发连锁反应。加强中央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工作,协调成员单位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发挥抵御宗教渗透专门工作机制作用,开展治理有关非法宗教组织对高校渗透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努力在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