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信大第二个五十年的开局之际,在建设一流特色重点大学的关键阶段,我校百余干部齐聚一堂,建睿智务实之言,谋科学发展大计,定义南信大式“十二五”。四天的发展战略研讨会,带来的是冷静的思考、理性的判断和继续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的决心与动力。
刚刚过去的五年,全体南信大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办学空间极大拓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大幅提高,在学校五十年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之不易,持之更难。能否保持学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各项办学指标,赶超先进;能否让南信大的教师和学生共享更大成果,得到更多实惠;能否为中国气象事业和江苏“两个率先”做出更大贡献,下一个五年至关重要。
作为学校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具有特殊的战略使命和意义。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发布,教育优先发展摆在了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江苏高等教育强省的发展目标更加宏伟、道路更加宽阔、保障更加有力,政策机遇不可多得,质量要求前所未有。而经过几年跨越的南信大,正进入发展的内在冲动期。但冲动不等于盲目,不等于一拥而上,学校的整体定位准不准、方向对不对、路径通不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否平衡,目标分解是否合理等,都需要通过扎实的调研比较及据此产生的规划来指明航向,引领行动。继续赶路勿忘抬头看路,唯有在把握国情、行情、省情、校情的深刻变化中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驾驭全局,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作为学校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既要解放思想,也须实事求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开放发展的深度和追赶跨越的速度。没有想到五年来学校发展如此之快,这是研讨会上大家的共识。着眼于下一个五年,我们首先要从梦想开始,放射性思维,分析发现各种可能性,提高规划的预见性与前瞻性。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实际,规划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决策,因此规划的编制不能仅仅依据现在的“实际”,还要把握未来的“实际”、动态的“实际”,科研项目大量获批后怎么做?学位点瓶颈突破后怎么做?学科交叉融合怎么做?全面把握现有的基础与问题、潜在的条件、可以创造的条件,才能提高规划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作为学校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要充分集思广益博纳众采。战略研讨会上,校外专家介绍经验建言献策,校领导总揽全局框出“全景”,中层干部畅所欲言交流碰撞,为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开了好头。博纳众采的过程也是让规划更加深入人心的过程,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目标、时间节点如何,这是规划文本需要回答的,而能不能实现目标、什么时候能实现、个人应承担什么,是需要每个南信大人来回答的。因此,事关全体南信大人未来的规划还需要南信大师生最大程度的认同与参与,让目标更具体、措施更实在、执行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