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十年,以人为本从理念到实践的“幸福跨越”

2012-11-14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李力言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张锦文 责编:张锦文访问量:314

“你幸福吗?”近来,随着一些媒体的报道、舆论的热议,幸福话题再次升温。某种意义上,对于幸福的看法,正是今天中国社会转型和观念多元的一个具体呈现。在各种各样的声音碰撞中,一个社会共识也逐渐凸显出来:刚刚过去的这十年,是民生显著改善的十年,是每一个人从物质到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

观察一个时代,视角可以宏大。我国结束了延续2600年的种田交税历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医保”成为现实,免费义务教育顺利实现……对这些历史性的变化,不少人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把它们放在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史,放在非典、大地震、金融危机接踵而至的“挑战十年”中去观照,这些成就就显得来之不易,它们标示了一个历尽百年苦难而始终渴望富强的东方民族今天所抵达的位置。而今天的许多现实,多少年前一直只在我们民族先贤的梦境中存在。

观察一个时代,视角也可以细微。然而,滴水可见太阳,小变化折射大趋势。当拿到新房钥匙走出蜗居的困难职工脸上绽放笑容,背后是上千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宏大规模;当山区孩子们告别黄豆腌菜吃上鸡蛋豆腐,背后是惠及2600万人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极推进;当村民们坐在农家书屋里静静读书,背后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

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数据还是事实,都在见证着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已经到来。从执政党反思非典教训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党的十七大承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十年间,在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行进中,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年均递增21%,中央财政教育支出成10倍地增加,保障房建设资金成20倍地增加,“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等目标,外国媒体由此感言,“改善民生已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轴”。

经济成果的共享之外,还有基层民主的发展、社会管理的创新、信息公开的趋势、公民参与的力量、文化繁荣的滋养等等,这些变化也无不立足于人、着眼于人,为国人的各项权利和全面发展不断夯实现实基础,由此推动了“以人为本”从理念到现实的跨越,描绘着越来越多彩的幸福图景。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一些领域的民生问题与百姓期待仍有不小距离,民生改善需要新跨越。医疗费用过高,依然让不少患者在医院门外徘徊;“北上广”高企的房价,依然让城市打拼者望楼兴叹;不少学校从师资到硬件设施依然薄弱,依然让许多孩子渴望教育公平的阳光。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当发展进入关键期、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如何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如何在广覆盖的基础上提升保障水平,考验着执政者的责任与智慧,也蕴含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图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中国在路上,我们的幸福也在路上。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