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三十三朵金花 要将爱心坚持到底

2012-12-24来源:金陵晚报作者:王芃 潘思佳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何晓进 责编:何晓进访问量:74

  13日下午,记者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一间教室,这里与一般的大学自习教室不同,满屋子都是年仅8、9岁的小孩子。讲台上,站着一个模样青涩的老师——张惠灵。
  教室里,不是有冷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张惠灵在讲台上很认真地讲着英语,孩子们用小手工整地记着笔记。
  这是南信大5名贫困生建立起来的免费帮扶学堂。从创建之初的5名成员,很快就发展到了35名成员,其中负责教孩子的正好是33名女学生,被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称为南信大的三十三多金花。

  五名贫困生 发起爱心义教
  下课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跟张惠灵告别。目送着孩子全部离开了校园,张惠灵这才有了些许的空闲。
  一年前,那时候还是大一新生的张惠灵途径学校旁一所小学,看到很多孩子正趴在附近的一个小花坛上写作业,她停下了脚步。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里没人能辅导他们的作业,不会做,只能几个人互相在一起抄抄。”同时了解到的是,这些孩子家境都比较困难,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已属不易,更谈不上什么补习班。
  张惠灵突然萌生一个想法,自己从小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一直受到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她平时在老家的时候,也会免费为村里的孩子补习。现在为何不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帮孩子们免费补习功课呢?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张惠灵怕自己照顾不了这么多孩子,于是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班上的另外四名家庭条件同样不太好的同学,得到了他们一致赞同。几个人一合计,就打算利用双休的时间,组织孩子们到学校来进行免费辅导。
  张惠灵犹记得那个周五的下午,她来到盘城小学门口,向小学老师们说了这个想法,得到支持。第二天早晨,几个女孩心里还在担心,生怕孩子们不愿意来。为此,她们早早来到了教室门口等待。
  一个,两个……到了上课时间,教室里居然坐了是17个学生,看着这些怯生生坐在大学课堂里的孩子,张惠灵感到,自己这段时间的付出值了。

  对孩子 她了如指掌
  聊天中,张惠灵表示,教孩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每个孩子哪门学科不好,哪个知识点薄弱,她都烂熟于心。
  周六周日补习,张惠灵和几个同学便利用平常的时间备课,研究孩子们的学业水平。“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做的,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取长补短,让孩子们真正得到提高。”
  虽然只有几次授课,但张惠灵已经对班里不少孩子了如指掌,说起来,有两名孩子印象最深。
  “有一个小姑娘,很文静,也很听话,就是会经常发呆走神。”张惠灵说,这个小姑娘成绩还不错,她后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课后查阅资料,发现可能是孩子营养跟不上,“很多留守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过,由于家庭条件的关系,营养跟不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张惠灵的大学辅导员表示,以后会考虑给孩子们加一些营养餐。
  还有一个“孩子王”,用小学老的话来说,就是“太皮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数他闹的最欢,还带着别的孩子一起闹。”张惠灵说,他们后来采取单独授课和对其夸奖鼓励的方法,发现效果很好,“都说调皮的孩子最聪明,一点都不错!”
  “我们没有学过专业的师范课程,能做的,就是努力了解每个学生,为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学到知识。

  义教队伍越来越壮大
  “我们这儿,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被家长逼来的。”聊起这个,张惠灵骄傲地表示,能做得如此顺利,和学校老师的帮助分不开。“学院的老师听到了我们的想法,不仅主动帮我们联系小学,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如果没有老师,我们不会像现在做得这么好。”
  “我们第一次上课来了17个孩子,第二次来了19个。”学生多了,张惠灵的压力也逐渐大了。“以前我们一个人只需要‘盯’三到四个学生,现在至少七八个。”为此,张惠灵决定“扩招”老师。
  为此,她将这一想法告诉了辅导员,辅导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助她在学校中进行了推广,出乎大家的意料,很多学生跑来报名,通过面试,张惠灵的爱心队伍扩大35人。
张惠灵的爱心队伍也得到了附近孩子家长的支持,“孩子回家跟我说,跟着这些小老师上课,高高兴兴地就学到了知识。”

  她的阳光 感染身边人
  采访当日,张惠灵穿着一件白色的羽绒服,就连护袖都很干净。在和她聊天之前很难想象得出,这个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的女孩,背后却有一段让人心酸的故事。
  今年大二的她,来自山西平遥,入校时,她就显得与别人不同。她从绿色通道入学,入学后学校又为她减免了学费和书本费。今年11月份,张惠灵由于大一学年各方面表现突出,还获得了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
  尽管年龄不是全宿舍里最大的,但她却是所有人的知心姐姐。一个宿舍四个人,身材娇小的她却显得格外董事、成熟。
  而这一切,都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据了解,在她4岁时,父亲就因车祸去世,而时隔一年,母亲便离开了村子,从此杳无音信。那时,她可以依靠的亲人,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一个在上大学的姑姑。那时候年仅    24岁的姑姑,毅然肩负起了拉扯张惠灵长大的重担。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为了照顾她,张惠灵的姑姑始终未婚。
  “从我初中开始,就陆续得到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我不避讳自己家庭困难,我一直想着该怎么回报社会。”张惠灵的辅导员说,张惠灵的阳光和感恩,一直感染着身边人。

       《金陵晚报》2012年12月16日A09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