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快讯

我校连续第九年召开“3.23”世界气象日主题新闻发布会

2014-03-20来源:宣传部作者:文/柳苗苗 图/何晓进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何晓进 责编:何晓进访问量:540

IMG_0386.jpg

发布会现场

  3月20日, 我校召开一年一度的“3•23”世界气象日主题新闻发布会,这是我校连续第九年邀请专家解读热点气象话题,发布科研成果。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与气候:青年人的参与”。科技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零距离、江苏人民广播台、中国江苏网等16家媒体的20多位记者应邀来校采访,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金自康主持发布会。
  霾是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在霾的监测与防控方面,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我校与美国耶鲁大学共建了大气环境中心,还建立了大气化学超级监测站。“灰霾形成的原因”、“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室外锻炼的最佳时段”……我校大气物理学院韩永翔教授详细解读了记者们提出的热点问题。韩永翔是大气气溶胶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专家,银燕、韩永翔等专家合作完成的《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及其对灰霾、云和降水影响研究》刚刚获得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韩永翔从气溶胶的角度,解释了大气气溶胶中的细粒子影响灰霾能见度、云的结构以及降水分布的过程。
  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我校学生也纷纷结合专业特色,以实际行动参与科普宣传、投身科学研究,积极应对雾霾天气。三名学生代表分别就雾霾天能见度低的原因、如何在雾霾天探测能见度、如何加强雾霾天气中身体防护等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或发明,吸引了记者的关注。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袁亮同学曾参与亚青赛的环境监测,他详细介绍了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南京气溶胶日变化浓度,揭示了不同地区雾霾天能见度的差异;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本科生王成芳同学研制开发了“雾霾天气能见度(MOR)智能探测仪”,他详细阐述了能见度探测仪的工作原理及功用;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2级彭亚金同学参与设计了一款“微范围呼吸改善器”,改善器可将空气压缩,随身携带,达到在微范围内改善呼吸环境的作用,记者们认为该创意“点子新颖”、“市场前景较乐观”。
  随后,记者实地参观了我校大气探测基地,韩永翔及三名同学回答了相关专业问题。

IMG_0421.jpg

大物院韩永祥教授解读雾霾天气热点问题

IMG_0405.jpg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袁亮介绍环境监测研究成果

IMG_0416.jpg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本科生王成芳介绍“雾霾天气能见度智能探测仪”

IMG_0412.jpg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2级本科生彭亚金介绍“微范围呼吸改善器”

IMG_0432.jpg

媒体采访

IMG_0465.jpg

学生研发的“雾霾天气能见度(MOR)智能探测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