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天气预报员们有哪些“独门绝技”

2014-03-24来源:江南晚报作者:谭金环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林雯 责编:林雯访问量:106

  天气跟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对天气预报员充满了好奇。如何才能成为天气预报员?他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明天就是第54个世界气象日,本报记者带您走进无锡市气象台,“零距离”认识天气预报员——

  看云状、辨风力,是她工作中的一大乐趣

  扎着潇洒的马尾辫,戴着咖啡色粗框的眼镜,画着淡淡的妆,黑色皮上衣内搭亮黄色毛衣,修身牛仔裤配了一双马丁靴……显得干练又时尚,像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上班族。这就是初见王璐璐的印象。

  王璐璐本科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习数学,大学四年她接触了一些气象学专业学生,看到他们做各种气象实验、科学研究,“感觉太酷了”。她对气象学从好奇转变到想要一探究竟。于是乎,考研时果断选择了本校的气象学专业。去年7月份,王璐璐通过面试进入无锡市气象台。

  刚进台里,王璐璐跟着测报人员观测天气、收集记录气象数据,“每天定时出来观测天气状况,云高、云量和云状……”提起看云,王璐璐兴奋地说,自己学会辨识各种形状的云了:从高度来分,有低云、中云和高云;从形态来分,大致可分为层状云、积状云和卷状云;每个分类又细分为很多种,以卷状云为例,有毛卷云和密卷云等,“毛卷云形状像羽毛、乱发常分散孤立地分布在天空;密卷云云体较厚,呈现出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但是像荚状云这样不常见的云还没有见过,感觉有点遗憾。

  除了看云,王璐璐还特别喜欢辨识风力。记者问:“那是不是站到外面就能说出今天是几级风?”“可以说个大概,是3-4级啊,还是4-5级,但精确到每秒多少米还不行。”王璐璐说,这是个经验活,虽然说天气预报依靠科学来做判断,但丰富的经验有助于做判断。她期待以后能做个掌握科学技术且经验丰富的气象人。

  开发十几个软件,他是预报员中的程序员

  记者采访当天,正值周彬值班,早在见到周彬本人之前,就听气象台工作人员说,“周彬是个全能型选手啊,得过奖,还开发软件。”原来,不值班的时候,周彬喜欢琢磨一些气象工作软件及系统的开发,“他开发的软件和系统,大大小小有十几个了哇!”同事对他赞不绝口,比如气象管理工作中用到的预报质量评分管理系统、历史气象资料资料数据库;又如天气预报中的强对流天气雷达外推系统,可根据实况雷达数据进行外推,对未来灾害天气作短时临近预报;还有强对流天气警报系统,夜间值班时只有一个天气预报员,不可能时刻盯着气象图观看,离开时如果有强对流天气逼近无锡,警报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天气预报员,及时做好相关的预报服务工作。

  “他是天气预报员里的程序员。”对于众人的评价,周彬谦虚地摆摆手:“谈不上。”他表示工作中只懂气象肯定不行,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就需要去开发些软件和系统。2008年刚进入无锡市气象台工作,周彬就在网上找教程自学软件开发。他边学习、边摸索,边开发、边修改,靠着一腔热情和勤奋,开发出了十几个软件和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十多年时间里,他画的天气图近万张

  1977年恢复高考后,杨建忠成为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南京气象学院学习,1982年毕业分配到中央气象台工作。1985年无锡气象站改建成无锡气象台。杨建忠于1986年初回到家乡进了无锡气象台,于2003年成为首席预报员,成为台里预报经验最丰富的预报员。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岗位上,杨建忠见证了无锡气象台的发展,也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气象人的成长。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做天气预报还是传统的方式,主要根据地面图、高空图来判断天气情况,地面图看气压、气温、云状、云量、云高等,高空图看温压、风向、湿度等,“当时已经有数值预报了,但刚发展起来,预报的准确率还没有人工经验高”。测报人员把观测数据收集起来,用发电报的形式发到气象中心,填图员将收到的数据填好,天气预报员再据此画天气图,前前后后需要3到4个小时。杨建忠回忆当时画天气图的情景:在倾斜30度的玻璃桌面上铺上图纸,手拿2B铅笔,从右画到左,不能有停顿,一气呵成。他每天要画3张高空图,即500百帕(相当于海拔5000米)、700百帕(海拔3000米)、850百帕(海拔1500米)各一张,白天每3小时画一张地面图。粗略算一下,十多年里杨建忠画的天气图少说也有近万张。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手工画天气图基本被电脑自动绘图取代。

  气象日不是过节,

  他们希望给老百姓更多服务

  市气象台台长夏健介绍,目前台里有8名天气预报员,其中包括两名首席预报员,主要从事中长期天气预报和决策气象服务,对天气预报进行把关,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还有6名短期预报员,时刻监测天气变化,通过分析地面高空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区域自动气象站等资料,进行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和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全天24小时值班。因为天气预报是科技型事业,预报员们各自还有不同的科研方向,他们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开展各项天气预报技术的研究。台里还有两名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不仅负责制作提供给电视台播出的天气预报,还定时发微博、微信和手机短信,制作96121语音节目等。

  一直以来,老百姓经常会问:“怎么天气跟你们预报的不一样啊?”夏健表示,预报员报天气跟医生看病一样,医生看的是一张张检查单、病历,预报员看的是各种图、数据,还要经过会商诊断,用上以往的经验。大气是非常复杂的流体,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做到百分百预报准确,“90%的天气状况在可预报范围内”。

  明天就是世界气象日,问起有什么样的庆祝方式时,夏健说:“怎么庆祝从来没想过,按照惯例,世界气象日对气象人来说应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近几天,台里的工作人员正在为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活动忙碌着,根本没空在自己的节日里歇一歇。“忙一点不要紧,能更加准确及时地告知老百姓天气情况,就是我们气象人的目标。”

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4-03/22/content_382142.htm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