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智协飞:微博那些事儿

2014-04-24来源:中国气象报作者:贾冰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林雯 责编:林雯访问量:412

QQ图片20140424090546.jpg  

  (载于《中国气象报》2014年4月24日 第4版)

  1996年“触网”做了第一个个人主页;2000年依托互联网开始创业;2011年5月注册微博;去年开始又用起了微信,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智协飞玩儿起新媒体来一点也不落后。

  如今,智协飞的新浪微博“大气铁文(原‘大气之象’)”已有粉丝6600多人,在圈内影响力颇大。他微博的个人资料中,“德国天气在线网站联合创始人”体现着这位天气专家身上不同寻常的一面。

  智协飞长期从事大气科学方面的研究,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处副处长、《大气科学学报》执行主编。在他看来,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是在传播气象科普知识方面:“一方面可以让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气象事业,另一方面可以把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传播给大众。”2012年年底,《北京晚报》的一名记者通过微博找到智协飞,就“改善气候,要靠每个人的行动”话题采访了他。其中就引用了他主持的一个973课题《全球及东亚季风气候变化超级集合分析,海气反馈与多元线性统计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那是我们一篇SCI论文的研究结论。论文发出去就是要让大众知道,不能束之高阁。”智协飞认为。无独有偶,智协飞关于天气风险管理的研究,也被敏感的媒体通过微博“捕捉”到了,记者就国外天气衍生品交易的情况和中国天气期货的发展前景采访了智协飞,一篇题为《天气期货大有用武之地》的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腾讯网、和讯网等诸多主流媒体转载。

  不过,通过微博接受媒体采访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智协飞是以一名气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身份关注、转发、评论一些气象及科技热点话题。当南方供暖的话题引起热议时、当两会代表提出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时、当关于转基因的讨论甚嚣尘上时,智协飞都通过微博发出了不偏不倚的理性声音。正是由于理性看待问题、积极传播科普知识,智协飞的微博一度在新浪“科普”类排名中进入前二十。

  智协飞同时还指导着16名硕士生和10名博士生,其中包括4名博士留学生。智协飞告诉记者:“我的中国学生中差不多九成以上使用微博,有一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中文比较好,也在用。”于是,智协飞发现好的研究文章就经常通过微博“@学生”:“比如我知道某个学生正在从事相关研究,我就提醒他去看一下,可能会对他有一些借鉴意义。”智协飞还充分运用了微博里的微盘功能,把团队成员以及学生撰写的论文放到微盘里供大家下载交流。渐渐地,学生们还发现,有事找智老师,最快的通讯方式就是微博私信,有的学生甚至还将智协飞的微博作为一个小的融合门户。“有的学生告诉我,每天早上起来看一看我的微博,就差不多知道一天的重要新闻了。能给他们起到一个过滤海量信息的作用,我也很高兴。”智协飞说。

  当然,智协飞也不忘通过微博宣传南信大所主办的三本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大气科学学报》以及《阅江学刊》。他坦言:“我也是做媒体的,期刊也要利用好新媒体,跟上时代。”在智协飞的大力倡导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三本期刊都开通了官方微博。智协飞还特意在自己的微博中开通了置顶功能,介绍三本期刊的最新进展。“东西发出去了以后要有影响,不能自娱自乐,多增加几个渠道不是更好嘛。”谈起微博的各种功能,智协飞说得头头是道。

  由于工作忙,智协飞经常只能利用零散的时间通过手机看微博,他笑称自己有点“手机控”了。但微博也让他了解了更多科技、天文、海洋、气象等方面的信息,结识了更多有共同话题的朋友,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现在气象部门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比以前更强了,很多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客户端做得都很好,增强了气象信息的传播和服务功能。”智协飞觉得,“通过新媒体,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尤其可以吸引青年气象爱好者和气象学子关注气象、了解气象、热爱气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