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快讯

《竺可桢全集》出版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4-05-16来源:大气院作者:陈德东 倪东鸿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何晓进 责编:何晓进访问量:348

9.jpg

会场PPT画面右侧为陈学溶先生的校勘手迹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位教育家,他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在浙江大学艰苦掌校13年,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精神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影响深远。4月28日,由《竺可桢全集》编辑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竺可桢全集》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召开。《全集》的特邀校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退休研究员陈学溶受邀请参加此次盛会,因陈老已经99岁高龄未能亲自出席,但他仍然拍摄了录像遥祝会议成功。
  2000年在纪念竺可桢诞辰110周年之时,施雅风、叶笃正等十余位院士和老科学家给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写信,表达了组织编纂《竺可桢全集》、全面反映竺可桢学术成就和人文精神的期望。
  2001年3月1日,《全集》编辑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宣告了这一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家著作出版工程正式启动。时任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担任编委会主任,编委会成员中有十余位院士。
  编委会副主任、《全集》主编樊洪业谈到,为了更为全面和真实地反映一代大科学家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文精神,很多人在不懈地努力着。14年,24卷,约2000万字,其中有太多的艰辛与付出、自豪与收获……
  樊洪业说,《全集》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有“一条好汉”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原社长翁经义,有“大义竺家”的竺可桢家人,有曾任竺老秘书退休前长期在中科院机关作领导工作的《全集》副主编李玉海等。
  最让樊洪业动容的是“99岁的老义工”陈学溶。这位1916年出生的老人,曾是1934年竺可桢在南京创办气象练习班时的第三批学员,后来长期跟随竺可桢工作。1984年,竺可桢研究会成立,陈学溶并不是其中的主要成员,但是却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全集》开始编纂以后,陈学溶被邀请担任特邀校审,一做就做到了现在,作出了无人替代的贡献。
  樊洪业动情地说:“可以说,《全集》就是他的命,编纂《全集》期间,他几次病危,又都转危为安。这样一位老人住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只要《全集》有事情找他,不管是审校还是作研究,他都全力帮忙。直到现在,他还在给已经出版的《全集》做着勘误的工作。”
  多年来,樊洪业与陈学溶之间的通信不下三百封。有时,樊洪业由于太忙没能及时给他回信,他就对樊洪业说:“樊先生,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跟你永别了,《全集》的事情我很着急,希望能尽快回答我。”
  樊洪业说:“陈老在校审《全集》的工作中严谨、求实、细致、认真,不仅对《全集》的出版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而且对我们《全集》的编委们在精神上也是鼓励。”
  研讨会上,会场滚动播放陈老录相的同时用字幕打出陈老的祝福辞:“《竺可桢全集》这套24卷的煌煌巨著现在出版了,《竺可桢全集》在编委会的顾问、主任指导下,在主编樊洪业先生等人的精心策划下,经过文稿编辑组成员的不断努力,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三届领导、三届社长,以及许多工作人员的积极的配合下,以‘求实’、‘存真’的原则,编辑出版成功,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工作。过去我们在纪念竺可桢、宣传竺可桢、学习竺可桢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有了《竺可桢全集》以后,更可以从这个《全集》里头挖出许多宝贵的东西,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我参加这个工作的时候已经是85岁了,很担心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这个工作,现在居然能够亲眼目睹这一巨大的工程顺利完成,实在是有幸之至了。祝大会成功!”
  《竺可桢全集》编辑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做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他表示:“这些年来,编委会的同仁们在社会动员、学术支撑、联络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以樊洪业同志为主编的主编组的诸位同志,包括副主编李玉海、竺安、沈文雄、戚叔纬、竺松同志,特邀校审陈学溶、黄宗甄同志,他们是编委会的中坚力量,一直代表编委会承担着繁重的实际工作。同志们遵循‘求全’、‘存真’的宗旨,坚持十余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锲而不舍,终于不负众望,把一部24卷、2000万字的巨著呈现在世人面前。没有同志们的辛勤努力、无私奉献,这项工作难以如此高质量地完成。”
  路甬祥指出:“《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和出版,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还要用竺老倡导的‘求是精神’,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竺可桢全集》这个宝藏,通过学术界、出版界和媒体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更加全面体现《竺可桢全集》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为本次研讨会印制了一本精美的纪念册《引竺问史文录——出版纪念册》,其中记录了陈学溶近年来发表的一些论文,部分论文发表在我校《大气科学学报》上。这些年来陈学溶引用《全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学术研究,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说明利用《全集》开展学术研究是大有可为的。
  陈学溶先生觉得,他能参与《全集》的编撰工作,为后学研究20世纪中国科学史、教育史、文化史和社会史提供永久性的基础资料尽了绵薄之力,是他此生太幸运的事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