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科技助蔬果飘香

2014-08-01来源:中国气象报作者:吴越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林雯 责编:林雯访问量:61

  温室大棚里,新鲜采摘下的番茄、黄瓜、杨梅色泽明艳,令人垂涎;田间树下,红景天、脐橙、烤烟等经济作物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如何给这些农民心中的宝贝撑起保护伞,帮助他们产销的瓜果名扬全国,从而为农民带来福利呢?学者试图从农业气象保障关键技术中寻找答案。

  6月29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担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产品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项目取得了设施小气候预报、病虫害潜势预报、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业的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和精细化区划等成果,建立起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用先进的气象科技水平为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业撑起保护伞。

  据该项目负责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申双和介绍,3年多来,项目组建立起设施作物(番茄、黄瓜、菊花、杨梅)及特色农作物(红景天、脐橙、烤烟)的农业气象指标和灾害指标体系,给出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及农业气候区划,研发出设施小气候预报模型、设施作物病虫害等级预报模型以及特色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气象条件模型,提出设施环境调控决策支持的方法和实现技术,成功研制集信息采集、产品发布于一体的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在试验中,科研人员利用山东寿光(番茄)、上海松江(黄瓜、菊花)、北京东鹿(番茄)、江苏南京(甜椒)和泰州(黄瓜)、浙江慈溪(草莓、番茄)和温州(杨梅)等多个试验站2009年至2011年温室内外气象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在设施小气候预报中的应用效果,提出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申双和举例说明:“例如针对日最高和最低温度的预报,首次采用谐波分析法进行预报,更能够反映日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从而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这是该项目的创新之处。项目建成的温室小气候预报子系统,实现由天气预报结果延伸到设施内小气候的准确预报,提高了日最高、最低温度预报精度。此外,项目创新之处还包括构建了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北方日光温室和南方塑料大棚的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为设施农业布局和灾害防御提供了技术支持;首次建立了红景天生物量和品质的气象条件模型,编制了烤烟品质的乡镇级气候区划等。

  该项目取得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项目还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行业标准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76篇。研究成果对我国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水平提升有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设施小气候预报系统主要应用在中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和南方塑料大棚的气象服务中。在日常的日光温室气象服务材料及预警信息发布中重点参考气象预报及灾害等级标准,发布相关的预报产品。试验期间,在白粉病、霜霉病和蚜虫等蔬菜病虫害易发季节里,根据天气预报信息,结合项目研究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气象部门及时向市、区(县)农业分管领导、蔬菜技术人员、蔬菜合作社、园艺场主和种植大户等发送预警信息,为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和生产安全提供了农业气象保障。

  项目提出的贵州省烤烟种植气候区划,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对贵州1480个乡镇烤烟气候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提出“贵州东部烟区应充分利用春季升温快、雨季开始早、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将烤烟移栽期合理提前,以减轻烤烟成熟采收期干旱和高温危害”等建议,被当地烟草部门广泛采用。目前,贵州烟草农业气象保障准业务系统已投入运行,服务内容包括向烟草部门提供实时土壤墒情监测、气象信息和抗旱决策服务等。

  据了解,该项目成果在山东、上海、浙江、江苏、云南、贵州、江西累计应用推广173.7万亩,减少气象灾害损失4.22亿元。

  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kj/2012hyzx/201407/t20140717_252585.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