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时评

让国际对话成为新常态

2014-11-06来源:宣传部作者:林雯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林雯 责编:周显信访问量:16503

        日前,APEC气候研讨会“极端气候和水文灾害管理:科学预报和应急预警”在我校圆满落幕,这是近年来学校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是APEC气候研讨会第二次在高校举办,更是首次在非APEC主办城市召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世界听到了南信大的声音,南信大收到了世界的回应。

  2014年,学校在国际舞台发声的频率明显加快:从5月地球系统模式1.0版(Nuist Model)正式发布,7月我校大气环境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旭辉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作为亮点文章在《Nature》杂志发表,到9月份与牛津大学、雷丁大学联合举办“中英气候伦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再到10月底学校举办APEC气候研讨会……南信大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本次APEC气候研讨会,汇聚了世界气象领域众多顶尖科学家和灾害管理专家,专题报告高端、墙报展示前沿、观点交流热烈、会务组织精当。会议的成功举办表明:一个基于理解与尊重的南信大国际对话模式正在开启。

  与国际对话,必须靠实力说话。华山论剑,实力相当才能“论”得起来。国际社会认可我校,并愿意与我校展开对话、加深交往合作的最大动因,是学校不断增强的学术地位和行业影响力。本次研讨会聚焦“防灾减灾”,涉及议题广泛,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多领域协同突破。近年来,学校初步构建了气象学科生态圈有机体系,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高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江苏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科研平台开展了大量防灾减灾前沿科学研究;设立于学校的WMO区域培训中心累计举办111期国际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坚强支持,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高度评价……正是有了上述实力与成绩,我们才有了与国际对话的资本,才有了开拓更广阔对话空间的勇气,才有了进一步寻求平等对话甚至主导对话的信心与可能。

  与国际对话,得益于学校率先布局的国际化战略。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推进国际化工作,将国际化上升到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全校上下形成了共识:国际化是绕不过去的关口,过得越快,学校发展就能走得越远、越好。依靠率先实施的国际化战略,2011年以来,学校引进海外博士博士后90人、非全时教授106人,设立海外人才培训基地和科研骨干培养基地,目前专任教师国际化率已达45%,走在江苏高校前列。正是凭借国际化的人才和科研合作优势,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才能顺利获得教育部立项建设,成为全国首批获准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走出了一条“垂直拉升”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与国际对话,我们应更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全面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培养,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深入开展科研项目国际联合攻关,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今年的暑期发展战略研讨会,学校提出了十年发展愿景:大气科学从全国第一走向世界一流,相关学科建成中国一流学科,形成以大气科学为中心的学科生态圈,建设“一流特色重点大学”之梦变得更加具体和通畅。为此,我们要树立夸父追日的勇气,拿出精卫填海的毅力,发扬愚公移山的干劲,全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无穷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吹响关键时期国际对话的“集结号”。  

  我们相信,当国际对话成为新常态之日,就是我校大气科学成为世界一流之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