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环科院在富勒烯环境化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2016-04-19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作者:王海君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王海君 责编:阙华燕访问量:1172

D:/Documents/Desktop/EST封面.jpg 

       近日, 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盖鑫磊教授课题组在环境科学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题为“Observation of Fullerene Soot in Eastern China”(文章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lett.6b00044)。

       富勒烯又称足球烯、巴基球,是碳的一种独特存在形态,被誉为“最漂亮的分子”。自1985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因其独特的性质和性能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形成了“富勒烯化学”这一分支;三名发现者也因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盖鑫磊教授课题组这项研究,利用了我校配备的目前国内唯一一台高分辨率黑碳-气溶胶质谱仪,首次在我国环境大气中检测到富勒烯碳簇,并实现了其在线快速鉴别、定量和来源解析。此项研究以南京江北大气为例,指出石油化工生产是该区域大气中富勒烯碳簇存在的主因,劣质柴油燃烧也有一定贡献。这一研究用确凿的实验证据揭示了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油气产区及周边大气中富勒烯存在的普遍性。论文结果对于其他环境样品如废水、污泥、土壤中富勒烯的表征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有望在富勒烯环境化学研究中获得进一步深入应用。

  据悉,ES&T Letters是美国化学会在2014年推出的环境化学排名第一的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影响因子5.33)的姊妹刊,旨在发表具有重大意义和创新性、并值得快速发表的环境领域最新成果。该刊选稿和录用非常严格,论文发表量很少,2015年全年仅发表研究论文63篇,预计其影响因子可超过ES&T。

  与此对应,环科院教师王壮博士近日在《Atmospheres》也发表论文,通过理论计算指出,富勒烯纳米颗粒可以参与大气新粒子生成(文章链接:http://www.mdpi.com/2073-4433/7/3/45)。

        值得一提的是,盖鑫磊课题组此次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14级博士生汪俊峰(通讯作者为盖鑫磊教授和陈敏东教授),王壮博士此次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13级本科生刘艺文(通讯作者为王壮和王瑟博士),充分体现了环科院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上的显著成效。

D:/Documents/Desktop/复件 1.gif

大气中富勒烯碳簇的实时检测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