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时评

守护好大学育人的“初心”

2016-10-13来源:党委宣传部作者:吴琪琼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吴琪琼 责编:周显信访问量:19493

  《礼记·学记》中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为先,实则道出了教育的初心。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之地”,亦阐明了大学之道。无独有偶,我校八字校训“明德格物、立己达人”,也铭记了大学的初心。可见,时易世移,不管大学职能如何多变,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大学“推倒了围墙”以后,工具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思潮不断向象牙塔蔓延侵染,稀释和消解了高等教育的“载道”功能。发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屡禁不止的学术腐败现象,花样翻新的代人上课考试等咄咄怪事,折射了当今大学的“肌无力”和“神迷离”。人们在痛心之余不得不追问,究竟应该如何守护大学育人的“初心”?

  守住初心,既要拼颜值,又要拼气质。近年来,林林总总的大学排行榜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引发对大学“颜值”的普遍关注。但是,在当下既要颜值又要气质的时代,大学除了要有过硬的设施、良好的师资以及骄人的排名外,还应当练就与大学“颜值”相匹配的“气质”。“拼气质”,就是要理性面对名目繁多的排行榜,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气象高等学府,我校始终紧贴气象业务,形成了“立品行之根本,强大气之基石,育气象之栋材”的人才培养特色与办学优势,在学校内涵发展上书写着“大气”与“科学”。

  守好初心,既要以德养心,又要制度护心。科研是教师的“自留地”,教学则是“公家田”,两者孰轻孰重?现实往往是种好了“自留地”,荒废了“公家田”,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人们常说,“教学是一种良心活”,需要高度的职业自律和道德自觉。要把“良心活”变成“平常心”,管理创新、制度护心才是根本,能让教师具有育人和学术的双重定力。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向教学一线工作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设立“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竞赛奖”“十佳教师”等教学专项奖励,出台教学终身成就奖,营造出教师安教、乐教的良好氛围。

  守稳初心,既要授人以术,又要传人以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有学海领航的实力,要“知其生、用其法、传其道”,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受益终身。“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校朱和周、冯秀藻、王鹏飞等老气象专家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甘愿做“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罗哲贤、银燕、滕飞等教师始终坚持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真情关爱,用“平实”的努力催化人生的“精彩”,师生共享“大鱼先导、小鱼尾随”的“从游之乐”。

  不忘初心,既要传承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在“数字海啸”的今天,人才需求日新月异,慕课等教学新手段层出不穷,因循守旧没有前途,与时偕行才有出路。教师要变“说书人”为“听书人”,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力转换;要发挥人才培养方案的“指挥棒”作用,既要有异口同声的“大合唱”,又要有特色鲜明的“小合唱”和“独唱”,汇聚出磅礴动听的教学交响曲。近年来,学校组建“长望学院”,开辟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培养出以宁梓傲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创业精英人才。

  守护好初心,就是为了扬帆远行、志存千里。为此,学校要有不畏浮云遮蔽日的战略定力,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教师要有从我做起的务实精神,要有“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今天,南信大已乘势而起,只要我们不懈追求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的“小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培养天下英才的大目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