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部处动态

“大国工匠”王津携匠人精神做客我校金针讲堂

2017-04-12来源:团委作者:作者(文):徐郁静 张诗悦作者(图):马添翼 肖雲 发布:方向 责编:方向访问量:554

王津老师做客金针讲堂副本.jpg

  他在故宫修着钟表,履行着择一事终一生的使命,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他成为新晋儒雅男神。4月8日下午,我校第265期金针讲堂迎来了这位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故宫文保科技部钟表修复师王津。

  因为偶然“进宫”入行:平平淡淡而乐在其中

  王津老师在访谈中提到自己入行的偶然。“当时我爷爷在故宫图书馆工作,文物修复厂缺人,院里希望我能接班。”时至今日,王津老师仍记得当时领他入门的师傅说,修复钟表技术要传承,将来就靠他们往下传了。为了这个信念,他坚守在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十年。

  在王老师的眼里,每一只钟表都是独特的,每一次修复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所修复的钟表中,瑞士制造的变魔术人钟是王老师最钟爱的,因为颇费精力所以其乐无穷,把钟表当做是一种高级玩具,枯燥的工作他也乐在其中。

  既然选择了就尽心尽力:任何行业都需要工匠精神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工匠精神”一词,让人耳目一新。李克强总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

  王老师说,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个行当的从业者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细致的追求,一种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精神。

  保持内心的淡定从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和

  王老师认为,钟表修复需要耐得住性子,做人要像钟表一样,踏踏实实、准时准点。专注的工作会带来很多乐趣,也会产生烦躁情绪,去御花园转转散散心,看看风景,看看人流,看看时间的轨迹是最好的调节方式。而伴随《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突然走红也并未带给他太多的困扰,这位气质儒雅的修复师始终显得淡定从容、睿智平和。

  着力开班培养接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王津老师将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文物修复事业,如果没有这部纪录片,他或许依然默默无闻,在岗位上坚守至退休。

  “纪录片的播出产生很大的宣传效应,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项手艺。”王津老师表示,每一只钟表都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如今钟表修复手艺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势严峻,国家也会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修复技术的传承,开展技术培训。

  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在岁月的积淀下打破了时间的界限,择一事终一生或许就是守艺人最炙热的追求。当问及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王老师表示,自己可能会返聘,为钟表修复培养更多的人才,继续为文物修复事业奋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