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特稿】试金石铺出合作办学新路子

2017-10-24来源:党委宣传部作者:林雯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林雯 责编:贾冰访问量:780

  10月20日,在我校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大一新生的课堂上,韩国籍教师Hick Jae Shim正用英文给同学们讲解计算机系统,以独特易懂的方式带领新生走入专业领域的大门。一个月后,印度籍和爱尔兰籍教师也将先后来校授课,“有意思、有内容、有干劲”,同学们对未来学习憧憬不已。

  2017级学生并不是该专业的“第一代”受益者。作为南信大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我校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合作开办,历经10年磨砺探索,已经培养了512名毕业生,其中出国及在国内继续深造的学生占到30.86%,成为高起点、实力强、学生优的中外合作办学典范。此后,我校又陆续开设了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成立南信大雷丁学院,国际办学之路越走越宽。

   探索新路子 和“老外”做同学

  计算机基础课上,韩国籍教师Hick Jae Shim正边细细讲解边观察同学们的反应。如果他在同学脸上捕捉到“一脸蒙圈”,就会立刻用更浅显的英文再解释一遍;或者“一言不合”就画图——在他的PPT上,形象生动地画上了泡方便面的全过程,以比喻计算机系统有规律的程序性。甫一入学,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班的同学们就接受到“高大上”又“接地气”的外籍教师教学;而学校对大家未来四年的培养规划,也将和他们所学的计算机一样具有系统性。

  这种“系统性”是在不断摸索中找寻的。爱尔兰在软件工程方面的实力颇受国际认可,2006年,我校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以下简称WIT)签订合作协议并在软件工程专业开展学生交流。作为南信大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块试金石,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改进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最终搭起了一座宽广坚实的桥梁。

  建设之初,该专业就定下了高标准办学的调子。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授课、英文考试……专业借鉴了WIT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办学资源、有效的管理经验,并且采用全英文授课。为了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和WIT保持一致,计软院每年都会派遣青年教师去WIT接受培训,和爱方老师一道研习教材、交流心得、跟班听课,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WIT也会有老师来南信大授课,每年都要待上一学期。

  采用WIT的教学方案,使学生们有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但是办学一段时间后,学院发现,完全照搬WIT培养方案并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有一部分学生最终选择在国内深造或者就业,所以我们相应地做了一些改进。”计软院副院长马廷淮介绍道,为此学院新增了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这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从最初中英夹杂的课堂,到现在的纯英文授课;从最初只有中国学生的班级,到现在各种肤色的学生混合编班,该专业越来越具有“国际范”。“未来的中外合作专业就应当有来自各国的学生,这才叫真正的国际化办学。”自2015年起,软件工程(中外合作班)和留学生班级进行混合培养,中国学生数理和计算机基础不错,但是英文听说水平较为薄弱;留学生英语较为流利、善于交流和提问,可是专业基础偏差,混合培养对双方起到互补促进的作用。“上课过程中,中外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甚至组队参加一些国内国际比赛,极大地拉近了中外学生之间的距离”,任课教师王海彬副教授说道,这不仅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中国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为导向 “手动挡”更抢手

  宿舍里,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一新生陈燕楠正给自己喜欢的明星华晨宇设计网站,类似《web设计与编程导论》这样的课程作业很受大家欢迎。“老师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设计一个网站,《系统分析》课也要自己找数据库进行研究,课程结束后每个人都要上台做项目汇报,学习的过程十分有趣。”陈燕楠说。

  “这是一种系统性的项目考核,并非提前准备几天就可敷衍了事的。”这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王海彬说。在持续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学生每节课后都必须将新知识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去,不断和老师交流心得、修改完善,才能在期末汇报时达到要求。

  “不仅学得会,更要倒得出”,以项目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是国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WIT培训一学期后,王海彬对此深有体会。

   “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理念贯穿四年的培养中。学校聘请了一些国际知名学者作为非全时教师,只要他们有空,就常常被计软院“抢来”指导学生项目实践;WIT也常派资深教师来校指导学生独立开发系统并做项目演示。虽然这些教师在校时间有限,但往往能四两拨千金,让学生大呼“受用终身”。

  国际化的视野、良好的英语基础,再加上动手技能“强力挡”,该专业的学生常常还没毕业就被“预定了”。2014届毕业生徐阳同学,在校时就作为主要参与人开发了“长江航道管理局风雾情系统”“武汉市气象信息网络全网监控系统”等,实习期就有用人单位为他开出过万的月薪,其创新实践能力可见一斑。

  强化主动性 推着走不如自己跑

  刚上大学两个月,陈燕楠的日程表就排得满满了。她给自己规划好了发展路径:大一学好英语,争取四六级和雅思考出好成绩,多参加社团活动;大二大三要在专业上“入了门”,最好能跟着老师做一些科研项目;大四要去WIT读书,接着在国外申请研究生……和陈燕楠一样想法成熟的同学不在少数。

  为了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高要求,学院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引导。例如专门为该专业配备了经验丰富的资深辅导员,在生活点滴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再加上鼓励学生常和WIT方面交流互动、多参加国际资格认证、国际竞赛和学术会议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不断的引导强化,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同学大多具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目标明确、行动力强、思维活跃,学习也比较刻苦”,计软院党委副书记涂皛星说。

  “老师不断提醒我们,我们和WIT学的内容一样,没有理由比他们差。所以大家常想:现在国外的学生在做什么?他们进步到什么程度了?和我们比是怎样的?”2009级学生、如今已在我校读博士一年级的荣欢不断在心里鞭策自己。因此他大二时就通过了具有相当难度的、国际最热门的IT认证之一——Oracle Certified Java Programmer (OCJP) 认证,大三组织开发了中爱合作办学教学网站,江苏省三好学生、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等等荣誉加身;读研期间,荣欢还发表了1篇EI论文、2篇SCI论文,获得1个发明专利。“他本科期间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英语水平较高,视野也比较广,所以很快就能进入学术研究的状态。”荣欢的导师马廷淮教授对这位门生很是满意。

  荣欢谦虚地认为自己“不算优秀”,他的同学有留在爱尔兰电视台、花旗银行工作的,也有去中国百度、腾讯、网易等著名IT企业的,发展前景都很广阔。数据显示,2011-2017年,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共培养毕业生512人,其中出国读研究生、国内读研究生的学生占30.86%;在部队、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7.38%;在三资或是其他企业单位工作的占48.63%。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