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我校三位教授入选2017年江苏特聘教授

2017-10-30来源:人事处作者:丁妮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林雯 责编:林雯访问量:2103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2017年江苏特聘教授名单(苏教师〔2017〕25号),经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工作指导协调小组会议审议,并报省政府批准,我校地理与遥感学院刘毅教授、应用气象学院章炎麟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申卫收教授成功入选2017年江苏特聘教授,其中刘毅教授的综合评价在本次参评的省属高校候选人中排前15名,获得重点资助。

  “江苏特聘教授”是江苏省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两聚一高”相关要求,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全省普通本科院校实施的、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专项设立的人才计划,旨在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推动若干学科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我校目前共有20人受聘为江苏特聘教授,其中4人获得重点资助。

 附:江苏特聘教授人选简介

  刘毅,男,汉族,生于1981年10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12月全职到我校工作,现受聘于地理与遥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多源卫星观测数据资料,研究地表植被和土壤湿度的大尺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和机理。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先后在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1篇,其中SCI收录31篇(15篇1区,13篇2区),论文总计被SCI检索工具引用1278次,其中SCI他引1025次,单篇最高他引139次, 8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2014年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探索早期学者研究奖(国家级奖励)。近年来,在星载微波遥感观测领域,做出了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研发了国际上首套(迄今唯一一套)基于星载微波观测资料的覆盖全球的、长序列(>30年)土壤湿度和地表植被生物量数据库。土壤湿度数据库已作为欧洲空间局的官方数据产品向全球用户发布,已经有超过3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下载使用。基于微波观测的全球地表植被生物量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且唯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Nature Climate Change,并被全球多家知名媒体采访和报道。近期,应遥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影响因子5.881,遥感领域期刊常年排名第一)的邀请,加入其编委,是编委成员中唯一全职在中国工作的学者。

  章炎麟,男,汉族,党员,1983年7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1月全职到我校工作,现受聘于应用气象学院。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是大气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以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和江苏省双创博士等省部级项目2项;先后在Nature,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著名环境领域和综合性重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一作或通讯作者论文18篇)。论文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被引771次,他引470次;单篇最高他引278次。3篇论文入选 ESI“高倍引论文”(1%),其中2篇入选“热点论文”(0.1%)。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 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16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

  申卫收,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79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11月全职到我校工作,现受聘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是土壤氮循环关键微生物过程,农业源氨气排放对灰霾形成的贡献和机理,农业源氨气和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控制。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专项、江苏省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先后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Plant and Soil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21篇(一区8篇、二区2篇),EI收录1篇,论文及著作总计被SCI等检索工具引用270余次,其中SCI他引211次,单篇最高他引84次;获得2014年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国际级奖励1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