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南信大:以生为本 让大学校园“更有温度”

2018-06-28来源:党委宣传部作者:林雯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贾冰访问量:3401

  6月的南京气温已经飙升至35℃,此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会议室内正在讨论着一个与温暖有关的话题。“供暖的时间段是怎样的”“暖气片安装在宿舍哪个位置”“如何细化收费标准”……学生校长助理团成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基建处、总务处、学工处、财务处等相关负责人一边解答疑问,一边详细做着记录,大家在讨论的正是校园集中供暖的方案。按照计划,暑期开始紧锣密鼓地施工,今冬,南信大就将成为江苏省“最温暖的大学”。

  在“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南信大赋予“温暖”一词新的内涵。“以生为本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当代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要全面系统地践行在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它体现在一件件工作的落实上、一个个细节的关注上。”南信大校长李北群说。

  培养模式高端定制” 量体裁衣更合身

  今年南信大综合评价录取报名火爆,人数比去年翻了3番,确认参加面试人数更是去年的5倍。

  “选择南信大,可以共享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这是学校综合评价录取吸引力骤增的一大原因。从今年开始,南信大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将进行本-硕-博一体化联合培养项目,教学计划、授课过程由双方共同完成,其中1/3的学生还能被推荐免试攻读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

  这些联合培养的学生,都将由“长望学院”统一管理。学校除了设立专门培养拔尖精英人才的长望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和行业型人才等都能找到其专属的“特供式”培养方案。分层分类、因材施教、应需施教,四类不同人才的成长路径在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中日渐清晰。 

  “自助点餐,打造精英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田。”——指着总学分减少10%的培养方案,长望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宏仓信心十足。“学分减少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人文素质类课程”,周宏仓说,“在学院定制的‘套餐’之外,学生还能自助‘点餐’,他们不仅可以选修全校任何一门课程,还可以提前选课或者直接参加考试获取学分等。”大一的马嘉璐等多位同学,就在弹性学分制的鼓励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此外,学生的学业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可以在教授工作室里求学问诊,学院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获得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Offer。

  “全员参与,点燃双创梦想与激情。”——在刚结束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南信大大三的刘姝等捧回了最高荣誉——特等奖,而此前,他们已经在数学建模实验班里接受了整整一年的培训了。在这个专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藕舫学院里,还有挑战杯、电子设计、智能汽车、节能减排等20多个竞赛实验班,近三年来,共有7千多名学生参加了实验班的学习。藕舫学院打破了不同学院之间的行政壁垒,保证每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能够参与一个项目、体验一次创新、参加一次竞赛、经历一次创业;为了激发参与双创项目的热情,学生完成双创活动还可以转换为相应学分,三年来,超过1.6万名学生通过这项制度完成了学分的积累和转换。 

  “全球接轨,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新名片。”—— “只要进入学院教学区就必须说英语,写请假条也必须用英文才有效”,南信大雷丁学院的同学自豪地介绍,学院无论是课程教材还是课堂教学都采用英文,大家在课间课后的交流也必须使用英文。自2008年以来,南信大和英国雷丁大学的合作从合作办专业发展到办学院,并成为“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的首批成员。“南信大雷丁学院已经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张重要名片”,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处处长林跃说。

  “紧贴行业,打通学业到行业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高校,有效充实行业人才队伍是南信大义不容辞的使命。学校紧贴行业需求,招生计划根据各省气象局需求做动态调整、聘请各省局首席预报员来校授课、开展生源地实习等一揽子举措相继上马,这些举措获得了气象业务部门一致“打call”。该校应届毕业生聂道洋,就是在生源地江西省抚州市气象局实习后与之签了约。 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培训处处长董章杭认为,“生源地实习最关键的还是解决了气象人才满足行业需求问题,以现代气象业务的要求、理念,引导高校加强和改进气象高等教育。”

  在南信大,每一类学生都能找到发展的舞台。“育人以生为本,就必须要抛弃以教为本、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个性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李北群校长说。

  管理服务双向要求” 学生也是主人翁

  前不久,新晋校园网红“大白鹅”刷爆了南信大的朋友圈。对于学校西苑水系新投放的观赏性鹅,同学们觉得新鲜又好奇,鹅从哪里来、大白鹅的“住房条件”怎样、如何“拯救”落单白鹅等这些充满温情又有趣的问题出现在了校园一键通上。

  大白鹅能够粉墨登台,多亏了校园一键通。“继万能的淘宝、万能的朋友圈之后,万能的一键通已经成为解决校园大小事的第一选择”,这句“段子”在南信大校园内广为流传。“键对键、点对点、心对心”,校园一键通开启了民意直通车、畅通了诉求通道、提供了管家式的贴心服务。自去年9月正式运行以来,师生们发起各类咨询共1.6万余条,单天最多200条,问题涉及全校各个学院部门,按时办理回复率达到100%,整体满意度无限接近满分5.0。

  校园一键通,通的是民意、顺的是人心。总务处的王稀君老师因为不厌其烦、问题秒回、幽默风趣的“佛系”回答风格成为全校最受同学欢迎的行政老师之一。各类繁杂的问题如游泳馆什么时候能建好、宿舍晚上断网了怎么办、大活地面积水了找谁等等都能在他那得到满意的答复。“最多时一天能接到100条左右的留言,比较忙的时候会连续回复两三个小时”,王稀君说,虽然所有咨询都要求三日内办结,但每当有学生“下单”时,工作人员几乎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做到“当天事,当日毕”。除了普通工作人员外,每天倾听学生需求、浏览回复情况也成了校领导的睡前“打卡任务”:看到学生们的需求都解决了,才能睡得踏实。

  “大学管理和服务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困难,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南信大党委书记管兆勇认为,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学生同样享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学校治理需要学生共同参与,要让学生可以在最大范围内自主选择和使用学校的资源。

  南信大的“以生为本”不仅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更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务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为自己代言”,去年10月,15位学生受聘为首届校长助理团成员,涵盖本、硕、博学生和留学生,除了收集、反馈学生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外,他们还参与学校有关管理制度的起草、修订和征求意见,监督学校有关政策制度的实施。

  “能代表学生‘参政议政’,对我们而言是莫大的荣幸。”团长冯小芳介绍,助理团分为五个小组,按分工轮流列席校长办公会议,上任不到两学期,他们已认认真真办成了几件“大事”。例如“点亮校园”计划提案,他们采用了校园夜晚航拍等方法,归纳汇总校园照明需要加强完善的区域,在校长办公会上汇报之后,范仲淹广场周围已经先期点亮;再如“学校资助工作”调查提案,在广泛调查访谈后,他们就奖学金评定标准和民主评议等进行了梳理汇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截至目前,校长助理团已自主完成了15份提案,涉及学校学风建设、安全服务、校园改造等各个方面。

  林添财是毛里求斯人,留学期间被聘为校长助理让他觉得很骄傲。“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其他国家很少听说这种模式”,林添财说,“中国有个热词叫’与国际接轨’,其实,让学生做学校管理的主人翁,这已经是与国际接轨,甚至走在国际前列了。

  倾听学生呼声、尊重学生意见,南信大做的远不只是修修补补的小完善,更有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全盘推进的大工程。在广泛征集方案并进行民主投票的基础上,学校去年起启动了校园整体编修,校园建筑和环境全面升级。“考研圣地”南阶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和摇号选座,学习环境更加愉悦;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重装升级,游泳馆新址新建,活动场所更加丰富;河流彻底清淤排污、重新规划校园水系,校园环境更加怡人;学生宿舍改造、新建,间间都有空调和暖气,生活空间更加舒适……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树魂立根打底色

  《乘着创新的翅膀,让梦想飞得更高》《这个90后CEO不一般》《她是来自宝岛的邦琪姐姐》……从双创达人、研途学子再到名家大师,4月份以来,南信大的官方微信几乎每天都会推送各类榜样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只要有毅力、肯努力,生活自然会回报以厚礼。学长的经验很值得推广学习!”粉丝@梦雪在官微下留言道。在南信大,校园官微不是新闻的简单“复制+粘贴”,而是在新时代用新思路、新技术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予以关注和引导,“既卖得了萌,也育得了人”。

  微信平台是南信大努力建设的校园文化载体之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以生为本的重要践行”,比起干讲、空讲、硬讲大道理,文化育人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的品格和修养,在“树魂、立根、打底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和道德规范。

  大气、阳光、包容,是南信大校园文化的底色与特征。

  大气,是薪火相传的血脉。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所气象高等学府——南京气象学院(南信大的前身)应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等国家战略亟需而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举全国之力创办。大气从容、胸怀天下、矢志报国的传统文化基因贯穿南信大的血脉,也镌刻在每一个学子心中。

  开学第一课,校领导领唱校歌、院士解读校训、辅导员真情告白,用仪式感为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彷徨期,校长给来信学生回信,勉励学生肩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学校和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融入期,校长领衔开设通修课《信大史话》,“哪里有高山海岛、哪里人迹罕至,哪里就有南信大的学子”,讲到深情处,现场学子热烈盈眶……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下,“大气”精神深入骨髓,“南信大精神和’铸剑’精神一脉相承,其本质都是铸造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勇于进取的大气之魂”,一位学生在“南信大精神大讨论”的来稿中写道。

  阳光,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省运会上,南信大男排卫冕成功,蝉联三届冠军,这是继他们2016年夺取全国冠军后取得的又一振奋人心的佳绩;几乎同时传来好消息的还有该校男乒队,他们同时包揽了泛波罗的海大学生运动会单打冠亚军。“体育教会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得多”,男乒冠军张博涵说,“勇于争先、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让我们受益终身。”在高水平运动队之外,“全员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也注入每个南信大学生心中,覆盖面极广的校园马拉松、为期2个月的体育文化节、从周冠军比到年冠军的健身项目擂台赛,在校生参与度达到90%。

  体魄强健,精神更要强健。校园随机采访观点、百人齐诵《共产党宣言》、师生代表真情表露,“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在南信大校园里开展得如火如荼;“习研社”为学生搭建理论学习平台,校园内处处都散播着正能量;还有每年都举办的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月活动、关爱贫困生的“励志启航”计划等等,南信大不能让一个学生成为落单的孤雁。

  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前提。中外文化的交融在南信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没有围墙: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混合编班,他们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在同一个报告厅听大牛讲座,也在同一片区域生活。“我们的许多专业课都和留学生们一起上,他们很爱提问交流,能为课堂带来不少活力。”在软件工程专业大一学生陈燕楠看来,和留学生们一起上课听讲、下课讨论,不仅能互相帮助提高语言能力,还能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只有包容多元文化’走进来’,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南信大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化作具体实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在温暖与关爱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育人以生为本,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遵循。”管兆勇书记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