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金点子”打造“金钥匙” 解码本科教育的南信大样本

2019-01-08来源:党委宣传部作者:杨硕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贾冰访问量:181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大气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气象现代化背景下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在南信大的一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正“精雕细琢”一个个教改课题,近三个小时的思想碰撞与争鸣让大家酣畅淋漓。

  如此场景,只是南信大本科教育改革创新显露的“冰山一角”。深耕本科教育几十年,一个个改革创新的“金点子”,培育出肥沃 “土壤”。

  以“本”为本,这在南信大显而易见。

  一流专家“上讲台” 课程建设主抓“实力派”

  聆听“学术大牛”讲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20183月,秦大河院士带领团队在南信大开设《气候变化科学概论》通识课程。有料又有趣的课堂气氛不断升温,当通过展示2050年的气象预报,让人类未来呈现在眼前时,学生们直呼“太震撼了”!课前,近400位本科生选修了这门课程,与院士面对面。

  这样的高水平“金课”,在南信大不止一例。专业入门,“大牛引路”,为2018级大气科学类新生开设的《大气科学专业导论》课程,由许健民院士,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以及我校教授闵锦忠、银燕、陈海山、杨再强、马燮铫、廖宏等多位名师大家组成团队、联合授课。此外,特聘教授刘青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持人徐邦琪、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周波涛等高端人才同样在本科教学中承担专业课程。而已加盟南信大海外院士工作站的8位海外院士,也用自己的阅历和学识为南信大青年学子成长“引航”。

  以世界眼光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将高水平师资转化成为高水平课堂,这已成为南信大提升本科教育的共识。与此同时,成长于南信大的一批批“本土”教师也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以过硬的教学本领“圈粉”了一大波学生。

  20189月,南信大朱彬教授获评首届全国气象教学名师。“教学内容和体系要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不能只做一名重复的教书匠”,这是朱彬对教学的要求;“条理清楚、知识系统、重点难点突出”是校内外学生对朱彬授课的一致评价。

  让学生为其实力“打call”的教师不胜枚举。讲授大学物理课程的蒋晓龙老师为讲透知识点在课堂上“就地取材”,用鸡毛掸子当作导线,被称为“物理学的说书人”;裴世鑫老师的“翻转课堂”,将网络教学与实体教学深度融合,学生在课后也能随时随地复习课程,上他的课成为“满课周起床的动力”;全程板书展示详细推演过程的高数老师许志奋,要求严格、讲课温柔,学生赞他“把公式讲活了”……他们的课堂总是亮点频现,让学生们禁不住“沉醉课堂”。

  去年以来,来自英语培训机构的20多位教师走进南信大,与南信大教师组成混合团队,承担部分英语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中引入第三方教学机构,这一举措在南信大教育教学改革中撬动了新“动能”,充分释放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力,一年来学生四六级通过率显著提升。此外,公共数学提升计划、考研英语提升计划等也接连落实,同期开展的“优课计划”则面向海外、境外,引进优质资源建设优质课程,将实现每一个专业至少配备一门纯外语专业课程。

  2018年,南信大《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等4门课程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部教材入选201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近三年,学校共有22部教材获省重点教材立项。

  优质资源“手牵手” 人才培养主打“协同牌”

  20183月,四川省气象局国家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工肖递祥站上了南信大本科生的讲台,带来了共12学时的《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大气环流背景与天气形势分析、南京地区天气预报局地天气要素预报的影响系统分析、晴雨状况下的天气要素预报……紧凑的课程内容让每一位本科生都亲身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天气预报过程,“即夯实了理论基础,又提升了业务水平”。

  国家首席预报员承担高校本科生课堂教学,这在全国是首例,也是南信大“三百工程”的一部分。面向行业,南信大聘请了百名专家、讲授百门课程、建设百本教材,2018年已有4名国家首席气象专家来校授课,承担天气实习课程教学,合作编写海洋气象、农业气象等教材。同期实行的“生源地实习”计划,则让201885名本科生赴5省气象部门“实地感受、了解气象行业发展需求”。

  10月,骄阳正艳。在南信大中苑校区,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属20家科研院所的招生负责人,正在为络绎不绝前来咨询的学生作政策解读。人头攒动的中国科学院招生路演现场,是南信大推进协同育人的另一个生动缩影。

  镜头拉回到2018年年初。2月末,南信大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双方本硕博一体化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9月,南信大迎来首批与国科大联合培养的310名学生。“萌新们”拥有“双重双导师”,总学分下调至150、可自助“点餐”全校任一门课程,还可提前选课或申请免修直接参加考试获取学分等,各项创新举措无不剑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南信大承办的首场 “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英国雷丁大学常务副校长史蒂文·米森及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南信大深化国际合作办学的成效。南信大与雷丁大学合作办学已十载,两校合作层次不断深化。2018年,南信大雷丁学院新增法学招生专业,截至目前已“原汁原味”引进68门雷丁大学课程,双方学生可共享雷丁大学网络图书资源、Blackboard在线学习平台、原版虚拟学习平台等,未来还将在专业增设、硕博士联合培养以及研究院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此外,南信大先后与航天宏图、墨迹天气、华为公司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达成合作。与此同时,南信大成立的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藕舫学院,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双创资源,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信大云创空间”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成绩斐然,2018年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人数达2400余人。

  斩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5项一等奖,获奖层次与数量均列全省第一;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一等奖……捷报频传,南信大人才培养的节奏越发明快。行业共建、校所共建、校际共建、校企共建……不断丰富的办学资源,越发广阔的办学平台,让南信大学子飞到更高、更远处。

  念起学业“紧箍咒” 学风建设打出“组合拳”

  “要适当给学生增压”,在南信大一次教学与学风督导组工作会上,督导组专家们达成了共识:要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南信大成立教学与学风督导组,把教学与学风督导相结合,一起部署,一同发力,这是省内外高校的创新之举。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校党委书记管兆勇都要听评思政相关课堂。近年来,南信大思政教育形式和内涵不断“升级”,专业课洋溢出满满的“思政味”。在《中国天气》课上,大屏幕上正展示1991年江淮暴雨洪涝的照片。“要使得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必须做好天气预报”,大气科学学院智协飞正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气象防灾减灾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紧密关系。把思政之“盐”融入教育之“汤”,课堂讲授内容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大学应该怎样学?未来发展应如何规划?……在长望学院18级工科实验班,校长李北群与大家围成一圈,畅谈未来与梦想。本学期,南信大所有校领导有了“新身份”,他们成为了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班主任”,直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状况,帮助他们度过宝贵的大学时光,被学生赞为“史上最强班主任天团”。

  注重思想引导,推进学风建设,南信大不断推动学风建设走向纵深,助力新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分管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多方联动,将学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出台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修订完善大一新生晚自习管理办法;修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落实“周检月报”制度,进一步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发起《抬起头来,放下手机》学风倡议书……从学校到学院,从学院到班级,多措并举、层层推进,打出学风建设“组合拳”,营造了“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氛围。

  升级大礼堂、南阶教室,打造创意食堂,宿舍集中供暖……一系列暖心举措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文化氛围,让学校成为学生口中的“别人家大学”。考研圣地“南阶教室”举行座位摇号仪式,让学生们有了备战考研的“仪式感”;承载情怀的大礼堂拥有了能容纳千余人的风云剧场,播放电影、承办讲座,成为了文化传承的“大本营”。浓郁的人文气息,让校园时刻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科教育怎么夯实都不为过。建校半个多世纪,南信大从未忘记办好本科教育的“初心”。在“以本为本”的理念下,南信大不断打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金点子”,将打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稳稳地交到每一位学子的手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