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20余位院士专家齐聚南京江北新区,他们提了这些发展金点子

2019-03-29来源:交汇点首页作者:杨频萍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于杰访问量:525

“智荟江北·院士专家南京行”江北新区建设发展咨询座谈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20余位中科院院士、专家建言“好主意”,献策“金点子”。

中科院院士沈文庆、吴国雄、申长雨、郭华东、邢定钰、陈洪渊、赵其国、王会军、宣益民、都有为,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及中科院学部咨询研究支撑中心相关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江北“新主城”建设、创新创业发展高地建设、发展壮大“芯片之城”、加快建设“基因之城”、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中国气象谷等热点议题建言献策。

近期,南信大与江北新区共建的“中国气象谷”项目广受关注。该项目选址南信大西侧,将依托南信大学科优势,规划“两核三轴、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打造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气象服务行业全产业链,力争成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典范工程。

如何依托南信大学科优势建好“中国气象谷”?院士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南信大要抓住江北新区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坚持特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气象学科。”“气象产业庞大,发展前景广阔,南信大要夯实基础学科不放松,并通过推动产业化发展加快气象谷建设。”……座谈会上,“特色发展”“服务国家”“气象产业化”等成为 “高频词”。

院士专家们表示,中国气象谷建设要围绕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注重营造文化创新氛围;着力在气象模式、资料、探测、产业四方面进行探索。吴国雄院士说,气象谷的打造一定要针对社会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目前我们的大气探测仪器,还大量依赖进口,要找到这些解决国家需求,又非常有市场前景的产业方向。沈文庆院士说,产业发展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特征。在美国休斯敦,其医药产业就占了整个城市GDP的1/4,以癌症研究为主导。大气学科引申出的产业也非常大,一定要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中国气象谷是实现气象科技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集聚地,是推动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南信大校长李北群表示,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服务气象行业和地方发展不动摇,以“创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近年来,学校打造一流学科,夯实多学科基础,推动中国气象谷、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建设,引进气象、环境、海洋、遥感等领域知名企业共建校企研究院,推动气象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当天,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南京市科技局、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及江北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南信大全体在校校领导,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高层次人才代表出席座谈会。

“建设南京‘新主城’,江北新区要有发展新理念、新业态、新空间。”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国家赋予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首要的就是自主创新先导区。江北新区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文化,围绕创新名城建设各项任务要求,扎实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加快推进以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为重点战略支撑的“两城一中心”建设。

对于芯片之城的建设,新华日报·科技周刊顾问,都有为院士说,磁盘将被固态存储器所取代是大趋势,大家熟悉的都是半导体芯片,现在国际上已经在产业化MRAM芯片,美国和韩国都实现量产,已用在手机上等,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生产MRAM芯片,台积电落户江北可能生产此芯片,已有相关的200家企业聚集,这是好事。至于研究方面国内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比如南大物理学院和电子学院都在研究“未来的芯片”。他建议建立关于芯片的研发平台,成立专家委员会,组织管理可以创新,“江北新区引才未必要把人都安到江北,可以仿效国外的一些方式,比如成立芯片研发的基金会,对外发布需求的项目,以项目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生根开花”。 

http://jnews.xhby.net/waparticles/59/89chhAnTAE0FDyUl/13月29日新华日报交汇点首页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