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系传真

大物院举办第134期ARL研究生论坛

2019-04-10来源:大气物理学院作者: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林雯访问量:234

  4月4日下午,大气物理学院第134期ARL研究生论坛在气象楼1125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大气物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办,邀请了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陈亚芳、唐雅丽、万治成、王拓等同学做学术报告。近二十名研究生参会。

  陈亚芳同学的报告题目是《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聚类算法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应用》,确定适合LMI观测区域的聚类算法,并初步了解LMI对闪电的探测情况及其与地基闪电定位系统WWLLN的定位差距以及分析LMI观测数据的特征量为云地闪识别提供参考。唐雅丽同学的报告题目是《雷击锥形山体对近距离电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研究了雷击锥形山体对近距离电磁场的影响和多山地形对雷电电磁场及闪电定位精度的影响以及雷击锥形山体对多导体架空线感应过电压的影响。万治成同学的报告题目是《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Energy Coupled by Overhead Lines and the Radiation Source Current Explored in the Laboratory》,利用正负交替的电流脉冲可以产生瞬态电磁场的性质可以近似研究雷电瞬态辐射场的性质,制作模拟雷电瞬态电磁场的辐射模型。并针对线缆和晶体管两种不同的冲击对象,分别采用了大型的电流冲击平台和组合波发生器,其原理一致,但对于不同的试验对象,考虑其耐受值,得出相应的结果。王拓同学的报告题目是《双极性窄脉冲自动识别及统计分析》,对双极性窄脉冲的识别进行分析。吴进成同学的报告题目是《远距离雷电流幅值与磁场强度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观测数据分析不同距离处雷电磁场的传播特性差异,为特定范围雷电观测的传感器设计,以及远距离雷电定位提供依据和参考。于梦颖同学的报告题目是《通道感应电荷对放电活动特征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探讨雷暴云放电效应。曾凡辉同学的报告题目是《中国内陆高原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形成机制》,其利用耦合起电、放电过程的WRF模式对内陆高原兰州地区的一次强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得到雷暴电荷结构的演变特征,并通过云内流场、粒子分布及其荷电情况、雷暴云内起电情况等方面分析雷暴云电荷结构LPCC特征形成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地区雷暴活动的整体认识。赵晨龙同学的报告题目是《运动电荷在雷电电磁场中的应用》,考虑将经典电动力学中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电磁场方程应用到雷电电磁脉冲分析中。从电荷运动的角度说明各电磁场分量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产生的位置,并与总电磁场的变化相对应。郑天雪同学的报告题目是《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Electr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Initiation of Upward Lightning in thunderstorm model》,初步探讨了雷暴模型中上行闪电产生的电环境特征。辛雪琪同学的报告题目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三类典型地闪活动特征雷暴过程分析》,对我国青藏高原复杂地形区域雷电活动特征进行分析。

  此次论坛的顺利举行,增进了师生间学术交流,使同学们增加了雷电物理以及雷电探测等方面的知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同学们对该活动给与高度评价。

134期ARL研究生论坛.jpg

论坛现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