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新街口为啥比江宁“更干更热”?南信大教授的最新研究破解了这一难题

2019-06-04来源:中江网作者:林雯 杨甜子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于杰访问量:668

中国江苏网讯 如果你经常从江宁乘坐地铁到新街口,一下车你就能明显感觉,新街口的温度似乎一直比江宁要高一些。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郝璐教授带领的生态水文气象国际合作团队在针对长三角地区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干岛”效应,还是“小雨大涝”现象,都与这一区域大范围湿地和森林转为城市用地导致蒸散发变化有关。据悉,该成果发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国际顶级期刊《水资源研究》上。

市中心“更干更热”需要生态“空调机”发挥功能

太阳光和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热量被城市房屋建筑和空气吸收,从而导致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类似的,城市空气水分与湿度比周边乡村地区偏低的现象称为“城市干岛”效应。所以,我们会感觉到南京新街口等市中心地区比江宁等外围地区要“更干更热”。

近二十年来,我国南方尤其在长三角地区,由于大范围的稻田湿地转为相对较“干”的城市用地,“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干岛”效应以及“小雨大涝”等环境问题呈现出来。

作为重要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稻田土壤含水量高,实际蒸散发接近潜在蒸散发,可以通过蒸散起到降低当地气温、调节湿度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大自然的“空调机”。

团队研究发现,当大范围水稻田转为城市用地后,水稻田作为“空调机”的功能大大降低。随着湿地、稻田和森林被城市取代,城市化地区变得更加干燥,出现“热岛干化”现象,也就是说,城市气候变得“更干更热”了。

空气湿度指标在下降“城市干岛”加重“城市热岛”

研究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数据、33个地面气象站50多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城市化和水稻种植面积等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2001年至2014年期间城市化与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湿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4年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等空气湿度指标在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下降,而饱和水汽压差(VPD)显著升高,且无法用气温变化解释,即“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不是形成“城市干岛”效应的主要原因。

反过来说,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减少,VPD增高,加重大气水分需求,形成“城市干岛”效应,进而引起一系列环境效应。“例如流域蒸散发减少,导致加热空气的能量(显热)增加,加上空气变干同样会进一步通过增强显热强度,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国际上其他研究同时表明,空气变干、变热会带来空气臭氧浓度的变化。

秦淮河流域“消化不良”与“生物排水”功能降低有关

南信大专家团队还对秦淮河流域进行了研究。为什么下大雨时,秦淮河流域偶有雨水“消化不良”的现象产生?原来,秦淮河流域四周为丘陵山区(80%),腹部为低洼圩区(20%),四周高中间低,出口地形平坦,下游具有长江潮汐顶托影响,导致整个流域排水不畅,对腹部低洼圩区和下游城市构成洪水威胁。加上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南部,受梅雨和台风天气系统影响,降水变率大,既是洪涝多发区,也是旱灾多发区。

“学界普遍认为不透水面、河网变迁等地表结构改变是城市化影响洪涝的主要因素。”郝璐说,“秦淮河流域土地覆被发生了较大变化,稻田湿地面积减小,不透水面大幅增加,带来了‘小雨大涝’等一系列新型的城市环境问题。”

团队首次从生态水文学的新角度科学地解释了城市“小雨大涝”的现象。通过对秦淮河流域的研究发现,在过去近30年间,该流域城市面积扩张了3倍,且主要来自于水稻田。水稻田面积在过去的10年间减少27%,这导致秦淮河流域蒸散发减少,总径流水量增加将近60%,洪峰流量、河川基流和地下水位均有增加趋势,使该流域洪涝风险增加。团队还发现,城市化进程中常规降水也可能导致极端水文效应,这在蓄满产流占主导的湿润地区更为普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824970318903019&wfr=spider&for=pc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