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对话高校书记校长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北群:创新治理,协同开放办一流特色大学

2019-11-29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沈峥嵘 杨频萍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于杰访问量:1162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江苏作为,新华日报与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近日起推出《对话高校书记校长》专栏,邀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畅谈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考新举措,敬请关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北群

新治理,协同开放办一流特色大学

——对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北群 

记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特色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路径。“王牌学科”大气科学学科如何带动大学的整体发展?

李北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应国家气象行业需求而生。成立近60年来,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的部属院校划归地方,现在是教育部、江苏省、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四方共建的大学。体制虽有变化,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初心始终未变。

近十年来,南信大大气科学学科都稳居全国第一。已取得的成绩激励学校不断创新,加快发展步伐,强化特色并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今年暑假我们提出了“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牌”就是学科品牌。

我们正着力打造“气象+”“+信息”的学科品牌。我们围绕气象学科向环境、水文、海洋、地理、生态等相关领域拓展辐射,气象学科示范引领,多学科支撑跟进。比如南信大环境学科在水、土壤、水环境保护上都有研究,同时更关注大气环境领域;管理学科着力灾害评估领域,设立了全国唯一的防灾减灾专业。

气象学科对信息学科高度依赖,我们打造了信息工科特区,融合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计算机、通讯等领域。南信大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是教育部首批设置该专业的35个院校之一,今年上半年我们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最近还刚获批了教育部的工程研究中心。

总而言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大气科学学科群为主体并要努力建成世界一流,以环境生态和信息工科学科群为两翼并建成国内一流,形成基础学科群、支撑学科群和一流学科群的三维学科生态体系。

记者:“大气科学”双一流学科如何从中国第一迈向世界一流?

李北群:对标大气科学世界一流高校,我们提出了要做大气科学“世界第一”的理想和目标。目前我们主要对标的是英国雷丁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的大气科学学科。前者的大气科学、计算机、数理等学科在同一个院系,多学科合作融合,还将欧洲气象中心搬到了自己的校园。后者的大气科学排名国际第一,并且与国家大气海洋局、国家级观测研究平台等相互融通。因此,我们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

南信大的“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广泛而紧密。2007年,作为省属高校,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在多方努力下,教育部、国家海洋局也分别于2012年、2014年签约共建南信大。在此基础上,我们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约共建,在本硕博联合招生培养、师资配置、院长聘任等方面都有了体系化的制度设计。在和国科大共建的基础上,我们也推动了学校相关院系和中科院20多家科研院所深度交流融合,建立一对一的合作关系,目前中科院有近30个团队在学校给学生授课,每年联合培养300-400名本科生。

记者:在新时代办学格局下,我们如何更加紧密地推进产教融合?对标国家战略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南信大将如何助力江苏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李北群:大学制度现代化的过程,即一所大学融入社会的过程。大学要从“象牙塔”成为社会的灯塔,必须通过办学体制的创新,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大学都要赋予其自身的特色。

我们聚焦体制改革,提出了 “一院一所、一系一企、一院一校”的共建新理念。学校二级学院必须和中科院或社科院的一个所建立合作关系,一个专业必须和自己所在行业领域中最优秀的一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一个学院必须和一所国际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还大力推动与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合作。学校和企业的开放融合发展,既丰富自己的办学资源,同时也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气象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物联网与环境感知等产业集群领域,南信大与华为、腾讯、商汤等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已在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国“华为气象云”“华为气象一体机”等方面展开合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为ICT学院”就建在校内,成为华为公司在华东片区社会教育培训的一个点,学生可以自由获取课程培训资源。

目前,南信大与中国华云集团正共同致力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毫米波气象雷达和地面综合观测系统成果的转化和企业孵化。航天宏图、太极集团、墨迹天气……我们将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引入学校,推动落地融合。海康威视也与我们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建设面向校园安全的实验室。我们还推动和苏宁公司的全面合作,筹备成立南信大苏宁商学院。

校企共建外,我们还大力拓展校地共建,与南京、无锡、徐州等地方政府广泛开展合作。学校与无锡合作新建了滨江学院校区、无锡研究院、研究生院等,我们在无锡太湖打造的全球首个湖泊中尺度通量网,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得到教育部认可和表扬。去年底我们和江北新区签约合作,依托南信大学科优势建设“中国气象谷”,规划“两核三轴、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通过气象装备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孵化、商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等6大产业方向布局“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吸引了相当数量气象、环境、信息类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落户。未来5年,气象谷将打造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气象服务行业全产业链。

记者:南信大一直在对外拓展合作,也包括打造国际“朋友圈”,国际化办学的背后,我们有什么样的考虑?

李北群:学校积极推动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建有世界气象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培训中心。目前我们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000多名环境、气象、海洋、商业方面的高端人才,其中很多已经成了所在国家部长级的官员,为全球气象和环境生态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学校对标海外一流大学标准,聘用了近80位纯外籍学科教授,国际化内涵渗入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各环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共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全国首批获准立项建设的3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

我们也积极推动世界气象组织和教育部门签订合作协议,选派师生赴世界气象组织挂职。推动气象学科的国际专业认证标准。目前国家大气学科专业的认证指标体系正是南信大主导制定的,我们也希望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把认证标准进行全球推广,推动专业标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我们还在积极承接和推进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校园建设任务,我们已经召开了全球一带一路气象教育联盟的筹备会议,未来我们会成立全球一带一路气象教育联盟,在气象领域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

http://xh.xhby.net/mp3/pc/c/201911/29/c716455.html 20191129 3版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JPaHx5hXWluJC1T7/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新华日报客户端——交汇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