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系传真

大气物理学院举办第141期ARL研究生论坛

2019-12-05来源:大气物理学院作者:邹斌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阙华燕访问量:252

  12月4日晚,大气物理学院第141期ARL研究生论坛在气象楼1125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大气物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办,邀请了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系赵阳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指导,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黎奇、李春笋、张翼驰、邱振峰同学做学术报告。

  黎奇同学报告的题目是《基于地闪定位网的中国地区LNOX估算》,采用三组不同的击穿电压分别估算LNO的产量,对估算的LNO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估算的中国LNOX年产量为0.467~0.798(Tg(N)/y),这比以往的估算结果都大,闪电类型不同,产生的NOX量有差异,正地闪产生的NOX最少,负地闪产生的可能比云闪的多,也可能比云闪的少,这主要取决于闪电击穿电压的判断。

  李春笋同学报告的题目是《地面湿度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研究》, 通过模拟分析得出地面湿度与雷暴云电的相关系数及地面湿度如何影响云电的发生。

  张翼驰同学报告的题目是《基于不同频段的地闪回击脉冲波形的定位结果差异性分析》,利用三维闪电定位仪数据进行分析得出:2018年南京闪电探测网搭建有7个探测站,每个探测子站配有磁天线,探测子站之间采用了高精度的GPS进行时间同步,将2018年8月3日16:33:56的一次正地闪放电过程与该时间段的雷达回波进行叠加,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三维探测系统和定位方法具有可靠性;如果以探测站获取的原始波形数据得到的位置作为参考,则10-50kHz频段内互相关法逐峰法和50%峰值法距离参考点距离小于100m;10-200kHz频段内仅有互相关法距离参考点距离小于100m;在10-100kHz、10-300kHz、10-400kHz、10-500kHz频段内,互相关法、10%峰值法距离参考点均小于100m。

  邱振峰同学报告的题目是《雷暴活动与Es层、金属钠层耦合的可能机理》, 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Es层还是金属钠层,雷暴所产生的较为一致的响应通常都存在较长时间的滞后现象,这难免不让我们去思考雷暴重力波的作用,因为重力波到达90~120km高度也需要数小时到数十小时的时间,这与已有的观测事实并不相符,因为无论是雷暴重力波还是电磁效应的作用时间都很短,难以支撑起统计中出现的结果,因此对这类结果的解释也遭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而周日潮汐作为统计结果的解释似乎显得更为合理。

  赵阳老师对他们每位都进行点评,同时给出了宝贵的意见。此次论坛增进了师生间学术交流,使同学们增加了雷电物理以及雷电探测等方面的知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同学们对该活动给与高度评价。

第141期ARL研究生论坛.jpg

学术报告交流现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