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部处动态

信大档案故事:气象上的“攀登者”

2019-12-18来源:档案馆(校史馆)作者:郭崇兰 沈桂凤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吴琪琼访问量:997

  “大风伴着雪粒,一群群翱翔于苍茫天空的蓑羽鹤正在进行一年一次最具挑战的迁徙——飞越珠穆朗玛峰,凶猛的暴风雪中,它们发出凄楚悲鸣的叫声,成千上万蓑羽鹤在呼啸的大风中折夭。”这是献礼新中国70华诞上映的《攀登者》影片的开头画面,紧接着“攀登者在暴风雪中向着绝壁,背朝灯火,面朝星光,下一步就在前方……”

  电影《攀登者》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分别在1960年和1975两次从珠峰北坡登上珠峰的故事。1975年,珠峰北坳冰雪寒冷,大风口十级大风,第二台阶猛烈雪崩,死亡地带极度缺氧,中国登山队是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成功登上珠峰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珠峰顶上飘扬。

  珠峰北坡天气变幻无常,此次珠峰攀登成功离不开一支精干的气象服务小分队成功保障。这支气象小分队除为登山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外,还进行了气象观测科学考察。我校1972级学生张江援、李玉柱、冯雪华(女)参加了这次登山和气象科考工作,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气象科考任务,是气象工作者的楷模。 

  我校三位学生在这次登山科考工作中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冯雪华(女)表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吃苦耐劳、勇敢担当,她主动请缨学校、中国气象局,坚决要求登珠峰,上山观测进行气象科考,像男同志一样冒寒风、爬雪山,每天深夜在海拔5千多米的不同地点对比观测,山谷中不时还有狼的嚎叫声。李玉柱、张江援挑着数十斤重的气象仪器,攀雪坡、钻雪洞,表现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冒着刺骨的狂风,准确地观测到大风资料,为研究珠峰北坡冰川风的成因提供了珍贵的气象科学资料。李玉柱同学在登山过程中为观测工作顺利开展,工作之余还看书查资料,由于高山反应强烈,他几次出现身体不适甚至昏迷,但转危为安后仍兢兢业业地观测,其他队员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张江援同学身材高大、体魄健壮,高山适应性好,他三上珠峰北坳在海拔7007米处观测非常顺利,圆满完成任务。

张江援同学三次登上海拔7007米的珠峰北坳,进行科考


三位学生在珠穆朗玛峰采集样本

1975年8月1日,学校在大礼堂隆重召开全体师生大会,热烈庆祝三位学生参加珠峰科考凯旋归来。

1975年8月,学校召开大会,庆祝三位学生参加珠峰科考胜利归来

  三位学生登上珠峰气象科考的照片在学校校史馆珍藏着,它见证了“攀登者”中气象人兢兢业业、大无畏的精神风貌。“攀登者”的足迹永远留在了茫茫白雪、绝壁之上,“攀登者”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足迹也永远铭刻在了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史上。卫星、核试验、载人飞船、奥运会、杂交水稻研发、防灾减灾等处处都有气象“攀登者”的身影。

  我校三位登山英雄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勇敢向前,诠释了老一辈优秀学子和气象工作者不怕困难、勇担使命的高尚情怀,传承了“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攀登者”精神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力量和信仰,必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注:此文根据有关档案资料及叙述整理撰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