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我的“鱼”和“熊掌”是如何兼得的

2021-09-09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杨频萍 王拓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林雯访问量:1858

科研只是途径,成长才是目标

今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林回国从教的第6年。2015年,34岁的胡建林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始对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与健康效应进行研究。

从1998年考入北大,后来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读博、做博士后的十年,他一直沿着环境问题方向去探索求解。学成归国后,胡建林开始对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 与健康效应进行研究。他积极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在源导向空气质量模型的开发及对我国空气质量的模拟验证与应用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从教以来,胡建林扎根南京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今年4月被聘为南京市生态环境局首位大气污染防治特聘专家,同时担任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专家,参与撰写有关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咨询报告。

短短6年内,胡建林已经成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专家,发表论文100余篇,研发的数值模式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实践,

科研与教学,常常被认为难以平衡。胡建林有着自己的思考:“科研是探索知识,认知未知;教育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格。教育是承上启下的,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连接个体和社会的。我认为大学老师首先是教育工作者。”

胡建林的教育做得很认真,他甚至组织成立了一个叫大气污染REACH研究团队,“REACH≠Research,科研不是REACH的唯一,科研只是途径,成长才是目标。”

“每两个星期开一次组会,不开会的一周会找他们单独聊一聊。每个学生的性格都不一样,交流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胡建林说,在REACH团队,每个成员至少要刊发一篇高质量SCI论文,只要学生有想法,他便鼓励学生继续研究,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尽管胡建林对学生学术期待很高,但他更重视让他们找到热爱,“我不会直接给定他们课题,而是让他们多涉猎各方面的文献资料,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科研的快乐,也会愿意将它作为终身的事业。”

如今,REACH团队已经从成立时的4个人增加到20余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拥有自己的队徽、队旗和文化衫。今年毕业季,REACH团队 又送走了一批朝夕相处的成员,胡建林精心地为毕业生准备了定制的马克杯和指环,每个人的指环上刻着姓名和毕业年份。

打开大气污染REACH研究组的公众号,你会发现这里不只有严谨的学术,更充满了他们热爱生活的点点滴滴。春游记、马拉松记录、环太湖骑行、爬山、打羽毛 球等活动精彩纷呈……胡建林酷爱马拉松,而REACH团队也深受他的影响,经常一起组团报名参加马拉松,团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梗“一定要跑一次马拉松方可 毕业”。

运动让他们释放科研的压力,凝聚力也在一次次活动中增强。在胡建林指导的学生中,2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4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1人获得省研究生创 新工程项目,10余名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日,胡建林入选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该奖项5年评选一次,今年全 省高校仅有30人入选优秀教师。


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969015&layountIndex=15&date=20210908&siteID=2&id=1 新华日报 20210908 16版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392689800438794&wfr=spider&for=pc 人民资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