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核心指标超额完成!“十三五”,南信大交出卓越答卷。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四万名师生员工怀揣着干事创业的豪情,不留退路、冲锋向前。
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十四五”,南信大在历史交汇点找准了自己的新方位。
这个方位,殊为至贵——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从“新”出发,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敢想敢闯望新途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更高起点。
“十四五”时期,国内高等教育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洗牌淘汰随时可能发生。“担子重、难题多、压力大”,如何革除阻碍发展的弊端,是我们在前进路途中躲不开也绕不过的“必答题”。
另一方面,没有什么比“机遇”两个字更能揭示当下。“双一流”建设计划、行业背景支撑、省级政策支持、新区发展红利、国际影响认同……“抓住一个机遇,创造一个时代”的例子不胜枚举。
南信大的制胜法宝,一贯是“敢想敢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
一个“敢”字,一个“闯”字,意味深长——经过多年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大了、办学质量高了,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制约向上的瓶颈、阻碍拓展的壁垒、影响改革的矛盾。不打破坛坛罐罐,在顶层设计上再“敢想敢闯”一把,很难赢得新一轮的大发展。
顶层设计,看的是全局,发挥的是制度力量。面对“十四五”,我们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战略:坚持“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围绕“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国际”,全面开启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新的目标战略,既一以贯之接续发力,又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大手笔谋全局、谋大势、谋长远: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聚焦经济社会的“新角度”,昂首阔步迎接“新挑战”,风雨无阻迈向“新征程”。
我们已经飞过了无数座高山大海,未来还需要翻越更高的山、跨越更广的海。
精谨细腻立新局
指标是衡量发展成效的一把标尺,也是解读发展思路的一把钥匙。
仔细研读南信大“十四五”规划纲要,会“看门道”的一下就会发现,相比“十三五”,指标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指标从38个增至52个,明确提出了新增“高精尖缺”领军人才、获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办好南信大基础教育集团等新的任务要求。
指标之变,背后是发展路径之变,发展格局之变。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数字,勾勒出的是南信大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动人模样——那是一所“不求最大,但求最优、最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
以系统思维聚合力,是奔着目标、落实指标的工作方法,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着力培育发展新动力的长远之计。
五化战略、三大改革、八项工程接续上马,考虑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考虑到前瞻性与可执行性,让目标的实现有章可循。以拔尖人才培养引领带动全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重大需求引领、重大项目支撑、关键技术突破、学科交叉融合为关键,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制定气象专业认证标准、建好WMO全球校园-中国节点等构建气象教育的“中国标准”……
全面系统、统筹推进、精准发力,一揽子实实在在的举措可谓点中了穴位、抓住了要害。
“新”字打头,“变”字发力,“实”字落笔,南信大迈向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快马加鞭不下鞍
再出发,成为新时代南信大土地上的奋进强音。
发展只争朝夕,如何把会场内的“非常振奋”转化成为会场外的“实际行动”?考验的是落地见效的真功夫。
对一个发展规划说说印象、给个评价,不是什么难事,最难也最要紧的是趁热打铁抓落实。“目标纲要明晰了,只是掀开了南信大未来的面纱,展现出了未来的轮廓。但接下来的任务依然艰巨。”
“十四五”规划是南信大的大局,要态度果断地服从大局,有取有舍、有进有退。同时,每个学院部门都有自己的“小局”,每个小局都对大局有意义、有价值,对接大局、谋划小局,才能找准自身的突破口。不妨将大规划变成小计划,让每一个人领到任务、扛起责任,一根竿子插到底。同时,监督管控要跟上,方向偏了要拨正,行动慢了要抽鞭。
纵观一甲子,学校跨越发展中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全体南信大人的智慧和实践。站在锚定“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目标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希望每一个名字背后都会是一个个突破桎梏、创新创业的人生故事,更会是一个涓滴汇海、百川向东的南信大发展故事。
当南信大全体师生坚定不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开拓进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会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当“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成为全校的最大公约数,一心发展就会汇聚起深沉而磅礴的力量,续写又一个五年的美丽篇章。
回顾、对标、跨越,新征程上,南信大人一定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