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今年气温为何出现“大起大落”?

警惕!在人类影响下,地球平均气温升高10℃只要1000年

2022-09-01来源:扬子晚报作者:杨甜子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林雯访问量:521

受连日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鄱阳湖进贤段水域滩涂在水流分支的冲刷下,8月22日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大地之树”景观。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夏秋之交,各地骤降的温度让人仿佛忘却了“热到爆表”的经历。气温为什么会出现“大起大落”?记者采访了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智协飞教授。专家告诉记者,冷暖交替原本就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因为人类活动的干预,地球的冷暖变化逐渐“跑偏”。现如今,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按照当下的气温变化走势,地球平均气温升高10℃只要1000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没有人类活动之前——

地球的冷暖变化只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没有人类活动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温度变化靠的全是“自然的力量”。智协飞介绍,在气候研究中,专门有一类“古气候学”,探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正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会吸收太阳的能量,但地球不是板板正正绕着太阳在转动的,它的运动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地球自转轴自身也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于是,影响地球温度变化的参数应运而生。”

智协飞解释,这三个参数分别为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地球自转的自转轴倾角以及岁差。专家表示,这三个轨道参数变化的时间尺度分别约是10万年、4万年和2万年,地球上的冷暖交替也因此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发生着变化。当地球地轴角度变小的时候,冰期就会降临,一旦冰期降临之后地球表面被冰川覆盖,进一步反射太阳光,让气温下降得更多。在大约2万年前,地球的平均气温只有7.8摄氏度。而目前地球平均气温为13.9摄氏度。

6500万年前气温骤降10℃,“冻”死过恐龙

冷暖交替原本就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冷暖交替事件。智协飞拿读者们很熟悉的恐龙举了个例子。“恐龙的灭绝有多种假设,有一种说法是天外小行星的坠落,还有一种就是火山爆发引起的气温骤降。”智协飞告诉记者,在恐龙生存的白垩纪,地球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出10℃。然而,在距今65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德干暗色岩火山爆发,灰尘与二氧化硫大量喷出,地表的日照量下降,气温骤降;火山爆发喷出的灰尘和二氧化硫气体,让许多植物死亡,植食性恐龙因没有食物而灭亡,后来肉食性恐龙也相继灭绝。那时鸟类长出了羽毛,但对于靠着自然孵化而出生的恐龙来说,气温骤降无疑是“灭顶之灾”。

人类活动“进场”后——

影响气候变化,平均气温升高10℃只要1000年

从白垩纪末到现在,地球靠着强大的自身修复功能,花了6500万年将这10℃的温差给“补”了回来。然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地球的升温速度就开始逐渐“偏离轨道”。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使得地球平均气温增加了1.2℃,所花的之间只有100年。也就是说,有了人类活动的参与,按照现在的升温速度,地球平均气温升高10℃只需要1000年。“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影响非常显著和快速。这其中,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是主要影响因子。”智协飞说。

智协飞列出一组数据: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预估,一旦全球升温突破2℃,则在1850年至1900年间10年一遇的高温事件,将变成每10年发生5.6次,强度提升2.6℃;50年一遇的高温,将发展为每50年发生13.9次,强度提升2.7℃。

◎高温

英国今夏气温首次突破40摄氏度。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多地气温创纪录,山火频发。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25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夏季席卷欧洲的创纪录高温天气到2035年可能成为欧洲夏季“常态”。

◎干旱

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近三分之二地区发生干旱或面临干旱风险,欧洲47%的地区处于干旱预警状态;17%地区处于干旱警报状态,即已陷入干旱,高于7月份的11%地区。干旱已影响到内河航运、水力发电和农业收成。

◎山洪

6月中旬以来,受强季风降雨影响,巴基斯坦多个省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截至8月26日,洪灾已造成982人死亡、1456人受伤。一些官员认为,今年洪灾严重程度堪比2010年洪灾。那一年,巴基斯坦超过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被淹。

全球变暖,极端气候来临,我们能做些什么?

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巨大影响,在许多科学家看来,已经让地球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人类世”。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属的“人类世工作组”指出,这个概念强调了“工业化以来显著加剧的人类影响”,相关现象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

极端天气给“人类世”响警钟

历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传递的信息表明,如果不加强减排等行动,在“人类世”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次又一次像前面那样或更加恶劣的气候灾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今年4月通过第六次综合报告中第三工作组报告时说,世界处于一个“机不可失”的十字路口,如果采取行动,仍有可能到203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0年至少降低一半,并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将全球升温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该委员会计划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布第六次综合报告。上一次在2014年完成的第五次综合报告,有力促进了国际社会在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日前谈到7月热浪时所说:“我希望这是能唤醒各政府的警钟。”

多用清洁能源 减少火电使用

智协飞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将变得更加频繁,高温热浪持续时间更长,极端高温值变得更高,还有更加严重的洪涝、干旱,更强的台风等等。

因此,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我们要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生活中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电、核电,减少使用火电。此外,种树这种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是普通人对于地球最大的贡献。“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关系到气候变化。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巨大的碳汇功能。因此,多造碳汇林也是我们可以作的贡献。个人多使用公共交通,少开车。”智协飞说。

延伸阅读

中国5000年气温变化一条曲线画出来

在气象学里,著名的“竺可桢曲线”蜚声全球。它是关于中国最近5000年气温变化定量水平的一个经典模型,是竺可桢先生通过研究历史上海量的古代文献和资料整理得出来的一条曲线。通过这种方式,竺可桢画出了五千年来中国气温下降的曲线图及下降的幅度。

竺可桢将5000年的中国气候变迁大势分为四个阶段:考古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物候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1400年);方志时期(公元1400~1900年);仪器观测时期(公元1900年至今)。通过读图不难发现,在中国历史上几个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如秦汉、唐宋等,都处在气温上升期。而北宋的灭亡,元人的南下,则处在低温期,少数民族的南下,加剧了朝代的更迭。

欧洲科学家为了获取全球气候变暖数据,在格陵兰岛冰层中抽取冰芯,并将不同冰层的气温变化制作成曲线图表,简称为格陵兰曲线,结果发现格陵兰曲线图与竺可桢曲线图基本吻合。

http://epaper.yzwb.net/pc/layout/202208/29/node_A06.html#content_1103837 20220829 A6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