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系传真

应急管理学院举办“应急大讲堂”(第二期)——我看防灾减灾救灾现代化

2023-03-16来源:应急管理学院作者:徐蜜蜜 张胜玉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方向访问量:86

  3月14日下午,应急管理学院、公共安全治理研究院于文德楼N301报告厅举办第二期“应急大讲堂”,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副教授做《我看防灾减灾救灾现代化——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学术报告。聚焦公共安全关键领域,探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现代化。讲座由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共安全治理研究院院长孟现勇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2021级安全工程专业和2022级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共计12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厅座无虚席。

  王宏伟副教授担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成员、陕西省应急管理厅自然灾害类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指导专家、北京国安办智库专家。主持完成《构建新时代大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等15项重大科研项目,主编和参与编著《中国应急管理改革:从历史走向未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探析: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应急管理:从新时代到新征程》《国家安全体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等著作23部,发表论文120多篇。作为唯一特邀专家,参加全国政协64次双周会并发言,为加强我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言献策。活动现场举行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安全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任仪式。

  王宏伟以今年5.12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切入点,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国际减灾里程碑事件,详细讲解了《“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特点,满怀憧憬地为大家勾画出一幅未来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新蓝图。他指出,在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背景下,我国对自然灾害防治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如从单一灾种应对变为全灾种应对,从政府独导变为全社会共治,从注意事中响应与事后恢复变为全流程管理等。为了应对新要求,我国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情实际,对自然灾害防治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理念目标和实现手段,包括从体制架构、机制设计、法治建设、承灾能力和技术装备等方面全面提升全社会对灾害风险的韧性,推动抗御灾害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反应灵敏、运转科学的防抗救体系。此外,王宏伟还介绍了我国防治自然灾害能力现状和短板,以及推动自然灾害防治现代化的路径。最后,他以莎士比亚的名言灾害是人类形影不离的伙伴作为结束语,指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未来我国势必会极大地推动防灾减灾救灾水平的实质性提升,使中国应急管理更加具有大国特色和大国担当能力。

  本次“应急大讲堂”活动吸引了来自南京市建邺区应急管理局、秦淮区应急管理局、江宁区应急管理局、栖霞区马群街道、建邺区江心洲街道的实务领导作为嘉宾参与。报告得到了在座领导和师生们的共鸣和一致好评,并引起了热烈讨论。各位应急局实务领导和应急管理学院师生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长达近1小时的互动交流,王教授逐一耐心解答。

  最后,孟现勇介绍了学院各系的专业专长、研究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寄语同学们把每一门知识学扎实,心怀理想努力成才,将来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现代化添砖加瓦。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收获颇丰,既学到了专业知识拓宽了视野,又激发了大家对应急管理的研究兴趣。

讲座现场

聘任仪式

互动交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