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快讯

第一届生态系统固碳与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宁顺利召开

2023-04-14来源:应用气象学院作者:丁思丞 余振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阙华燕访问量:990

 4月8-9日,第一届生态系统固碳与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环境生态学》杂志社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科学技术处承办,旨在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固碳与碳中和研究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共同研讨了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关键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生态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土壤学、农学、林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

我校副校长陈海山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办公室副主任卢佳新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肖文发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中山大学袁文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孙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冯兆忠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开幕式由应用气象学院院长冯兆忠主持。

卢佳新代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对参会的嘉宾表示欢迎,他说,“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国家重要战略议题,希望此次论坛期间学者们能深入交流、互相启迪,并期望未来能持续举办本论坛,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长期学术交流的平台。

陈海山代表我校对出席活动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热列欢迎,他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度重视大气科学学科与生态学科的耦合拓展,高标准打造生态学科建设“高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为相关学科和高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代机遇。他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能在论坛召开期间充分沟通交流、开展学术争鸣,为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理论方法探索与创新、固碳减排政策制定与评估贡献科技力量,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贡献发展智慧,提升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本次论坛以“生态系统固碳与碳中和”为主题,囊括专题研讨、学术报告及科技成果展示等多个环节。论坛以5个大会特邀报告开启,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回顾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网的发展历程,并深入解读了生态系统固碳的重要性和技术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全域碳宏观管理的五个科学命题及其观测网络三大任务,倡导建设“国家生态基础设施”的新理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于贵瑞院士强调,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绿色、最经济、最具规模的技术途径,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高度契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肖文发研究员从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碳交易与森林增汇减排等方面阐述了森林碳汇助力碳中和的贡献。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以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为核心提出了十个问题进行逐一剖析,深入探索绿色低碳农业路径,服务于国家碳中和战略。中山大学袁文平教授概述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对于实现国家碳中和愿景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团队在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评估模型开发与评估上的新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孙可教授详细阐述了生物炭的土壤稳定性及其对土壤CO2排放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冯兆忠教授从通量观测、模型模拟和野外实验等角度介绍了应用气象学院近年来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中的研究进展。论坛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设置了“耕地质量提升与增汇”“碳汇模型与估算”等11个专题分会场(136个报告)和一个研究生专场(17个报告),共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150余家单位近500名老师和同学参与。

与会专家学者就生态系统固碳与碳中和的学术前沿、科研成果和应用案例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会议期间青年学者踊跃发言讨论,学术氛围浓厚。在论坛最后,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将继续加强 “碳中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推动生态系统固碳与碳中和研究迈上新台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