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气候预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建方案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

2023-11-07来源:科学技术处作者:吴琪琼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严常坤访问量:11

11月5日,气候预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建方案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和国家气候中心共同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咨询论证。参会的论证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正堂、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史培军、宫辉力。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熊绍员,江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张少华,江苏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处副处长张洪钢,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副校长陈海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副校长黄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原主任宋连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出席会议,我校和南师大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实验室骨干参加会议。专家咨询会开幕式由管兆勇主持。

会上,李北群致欢迎词,感谢中国气象局、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南信大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自建校以来,南信大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始终坚持服务行业不动摇,聚焦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建设、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和重大平台建设,不断汇聚优质资源、释放强劲动能,为南信大、南师大、国家气候中心三方联合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奠定了基础。他表示,重大平台建设是一流学科建设和集聚创新要素的顶端承载。学校格外珍惜机遇,将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头号工程,整合资源、迎难而上。他说,此次论证会是实验室筹建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恳请各位院士、专家继续给予指导和帮助,南信大将全力支持实验室筹建工作,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有为,为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继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贲国栋致辞,他说,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使命。南信大、南师大和国家气候中心在气象、地学、数理等各自领域都拥有深厚的科研基础和一流的科研实力。相信在中国气象局、江苏省科技厅的全力推动下,三家单位携手共进,攻坚克难,力争成功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高荣致辞,他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强气候预测尤为重要。此次南信大、南师大、国家气候中心三方联合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汇聚了气候与环境变化优势单位。国家气候中心期待与南信大、南师大在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上开展联合攻关,强化局校合作,推进气候预测技术发展,支撑服务国家战略。

张少华讲话,他说,江苏肩负国家科技创新格局“第一方阵”的使命,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期望。作为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瞄准国家需求,立足江苏基础,大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努力在创新高原上竖起高峰。他表示,此次由南信大牵头,联合南师大和国际气候中心筹备组建,汇聚优势力量,顺应了国家需求导向,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省科技厅将全力支持三方联合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希望三方单位以创建促发展,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毕宝贵讲话,他说,气候变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严峻挑战,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他对三方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思路表示认可和支持,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期待三方单位进一步梳理重点研究方向、汇聚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强开放合作、加强专家研讨并完善筹建方案,为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陈海山作实验室筹建方案汇报。他从建设意义、目标定位、研究团队、建设基础等方面向与会专家汇报了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环节由专家组组长郭正堂院士主持。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和国家气候中心在气候预测领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定位明确,方案可行,基础扎实,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论证,并对实验室未来建设给予了指导意见。李北群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深受鼓舞,学校将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方案,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进一步谋实做细,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全力支持。

李北群讲话

贲国栋讲话

高荣讲话

张少华讲话

毕宝贵讲话

陈海山汇报

郭正堂主持

会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