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9日,“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在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等15家学术机构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传统工艺研究所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44家机构的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分享了10多个不同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出技术史和技术遗产领域的发展态势。
开幕式有4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的报告《陆敬严先生的机械史研究历程》,认为从整个中国机械史学科发展来看,陆敬严的研究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机械史专题研究、复原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再开创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石云里以凌家滩玉龟玉版天文意义的探讨为例,认为其融入了先民们对世界结构、方位、太阳周年运动、四时八节变化等现象的认识,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实物性宇宙模型,具有探源中华天文与历法、时间与空间知识源头的意义。
东华大学教授杨小明对黄宗羲的天文历法成就进行了探讨,认为“经世致用”理念、“通天地人”的儒家人格理想、“使西人归我汶阳之田”的民族抱负是黄宗羲研制科学的动因。
分会场就新中国技术史、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史与工业遗产、农业史与农业遗产、气象史与气象遗产、纺织史与纺织遗产、船史与船舶遗产、科技考古与博物馆、军事技术史等议题展开讨论。
据悉,该论坛发端于2008年,最初以“中国技术史论坛”为名,2018年更名为“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论坛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交流,推动中国技术史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现已成为一个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