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全国科普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应用气象及生态科普基地策划了多场活动,许多小学生走进科普基地,在新奇的科技体验中绽放梦想、点亮未来。
气象科技助力现代农业生产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应用气象及生态科普基地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丰收节宣传活动,弘扬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
精心设计的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述了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与发展历程,让每一名驻足的师生深刻感受这一节日背后承载的农耕文明和丰收喜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展板还详细介绍了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丰收节庆活动,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中蕴含的丰收祈愿等,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现场展示了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在农业气象方面的科研成果。从智慧气象监测系统如何精准助力农业生产,到生态修复技术如何有效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一系列前沿技术的展示,让参与者直观感受到了气象科技为现代农业带来的进步。
图为志愿者向同学们讲解不同作物标本
此外,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作物标本展览区,各种形态各异的作物标本宛如农业的微缩景观,引人入胜。志愿者们热情洋溢,为参观者提供详尽的解说与互动问答,不仅普及了丰富的植物知识,还通过趣味挑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探索农业奥秘的兴趣与热情。答对问题的学生还收获了精美的作物标本作为奖品。
宣传农民丰收节相关知识
此次农民丰收节宣传活动,不仅是一次农业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精彩碰撞,更是一次深刻的农耕文明教育课。同时也激发了广大青年学子对农业领域的浓厚兴趣与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观云测天,“碳”索未来
天气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热?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如何知道今天准确的温度?带着这些问题,小朋友们走进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应用气象及生态科普基地和江苏省大气海洋综合观测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观云测天、“碳”索未来的科学体验活动。
科普基地为参观者呈现了一场关于碳及其化合物深入浅出的知识盛宴,涵盖了这些物质的物理化学奥秘、全球关注的温室效应现象解析以及贴近生活的节能减排小贴士,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讲解员为小朋友们讲解日常生活与双碳
步入科普体验区,一系列趣味横生的化学实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志愿者引导参观者亲自探索CO2(二氧化碳)的性质,并通过对温室效应的观测,让科学原理触手可及。
展示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化学性质
科普手工制作坊更是创意与环保理念的完美结合。在这里,参观者不仅能发挥个人创意,还能亲手制作低碳环保主题的手工艺品或科技小发明,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加深对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解与热爱。
制作环保小发明
在气象观测场,讲解员引领小朋友们踏入观云测天的奇妙世界。在这里,风速观测仪、翻斗雨量器、太阳辐射传感器、温度计、相对湿度计等多种多样的气象观测设备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讲解员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地面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方式,还教会了他们如何辨识天空中变幻莫测的云朵。
讲解气象观测仪器
南信大科普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的科普日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普教育的成功实践,更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热爱自然、注重环保良好风尚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样富有成效的科普活动,能够引导更多人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https://app.xdplus.cn/xdk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7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