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月15日,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首届“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成果发布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和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院士,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王会军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院士,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席廖宏出席发布会。
据悉,此次发布会聚焦于2024年我国科学家在气候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旨在集中展示我国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前沿进展,进一步推动我国气候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
此次评选出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包括“梅雨不霉,烟雨不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深时大洋环流和ENSO研究”(北京大学完成),“人工智能全球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国家气候中心、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复旦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等,涵盖了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气候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
近年来,全球变暖不断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是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重大需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和复杂的气候系统,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开展气候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科学家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领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气候科学的理论体系,还为气候预测、灾害防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36522/149561/16700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