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要闻

天际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天际要闻 > 正文

2025年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大气科学学术专场在我校举办

发布日期:2025-10-28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文):陈岩 作者(图):潘博洋 责编:姚楠 访问量:

10月28日,2025年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大气科学学术专场开幕式在我校举行。

江苏省气象局副局长唐红昇、江苏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汝益仙、淮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亮、我校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驻华大使H.E.Tefera Derbew Yimam,马尔代夫旅游与环境部国务部长Ibrahim Mimrah,乌干达气象局局长Bob Alex Ogwang,加纳能源与自然资源大学校长Elvis Asare-Bediako,埃塞俄比亚吉加大学校长Beshir Abdullahi Mahammoud,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灌溉和农业机械化工程师国立研究大学(TIIAME)副校长Shukhrat Shokirov,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Francis Zwiers,欧洲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院士Moncef Gabbouj等来自9个国家(地区)的近30名海外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参会。

陈海山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南信大第三次承办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大气科学专场会议。三年来,学校依托该平台,促进了如中欧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极端事件平台(WCRP GEP-SU)、气候学院等丰硕合作成果落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六所气候学院培养专业人才。他希望本次大会能够成为气象领域专家学者交流思想、激发灵感、增添创新动力的重要平台,南信大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全球气象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深远的贡献。

汝益仙表示,历经三年发展,大气科学专场已成为江苏国际合作的“闪亮名片”。本届大会聚焦“智慧气象与绿色发展”,彰显了江苏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学科底蕴。她提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应当继续建强平台,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扎根江苏;聚焦产业,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拓展合作,提升江苏大气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希望以本次专场为契机,深化国际合作,为推动大气科学进步贡献江苏智慧。

唐红昇表示,气象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对气象预报预警提出更高要求,应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乃至全球的气象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与省气象局合作紧密,在服务国家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同频共振、形成呼应。他表示,江苏省气象局将继续支持南信大开展国际合作,优化政策、搭建平台、强化保障,推动气象科技成果服务江苏、贡献全国、走向世界。

Ibrahim Mimrah表示,小岛屿国家的发展面临人力资源匮乏、科研能力薄弱等挑战,应对这些挑战与离不开大气环境等学科领域的发展,AI技术是填补能力缺口、有效应对环境危机的关键。他说,国际合作是推动应用研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希望产教融合模式在国际协作中落地生根,呼吁各方携手共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的未来。

H.E.Tefera Derbew Yimam表示,产教融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他高度评价埃中两国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成果,特别是气候学院的共建,将成为两国应对气候变化、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他表示,埃塞俄比亚希望继续加强与中国在科研、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共赢的伙伴关系。

随后,进行了埃塞俄比亚校友会成立仪式。

在中外联合培养导师聘任仪式中,多伦多大学教授柳竞先、代尔夫特理工学院教授林海翔、根特大学教授Diego G.Miralles、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应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副教授郑梦希和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翟世贤受聘为我校中外联合培养导师。

会上,南信大-吉加大学气候学院正式揭牌。南信大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自布局成立“一带一路”气候学院战略启动以来,短短一年间,已在加纳、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及乌兹别克斯坦成功建成6所气候学院。截至目前,已招收该框架下来华留学生共计11位。

气候学院致力于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涵盖大气科学、气候变化、人工智能、防灾减灾及信息工程等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依托“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和“亚太经社会/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面向共建国家及相关高校开展高水平国际培训,同时开展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学历教育及非学历学生联合培养,并积极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联合申报国际项目,推动科研协作。

随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乌兹别克斯坦TIIAME国立研究大学和淮安高新区宣布共建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壤健康与气候智慧型农业联合实验室,聚焦土壤健康与气候智慧型农业。实验室围绕中乌典型区域灌溉农田土壤,特别是盐碱障碍农田,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减排增汇、土壤健康培育与气候变化应对,以及生态水文与农业气象研究,旨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升区域粮食安全与气候韧性。各方将以此为基础,构建跨国界的知识与技术共享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以赋能人才培养,携手驱动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实践。

会上宣读了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新增会员名单,包括迪拉大学、哈瓦萨大学、吉加大学、加纳能源与自然资源大学(UENR)、麦克雷雷大学、乌兹别克斯坦TIIAME大学。

在随后的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Francis Zwiers、乌干达气象局局长Bob Alex Ogwang作精彩报告。

活动期间,学校还举办了气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学术论坛、气象产业和气象服务学术论坛、中外研究生学术论坛,为与会者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据悉,27日,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在苏州开幕,我校校长陈海山出席。交流周活动分别由省内包括我校在内的9所高校共同承办、10所高校共同协办。

陈海山致辞

汝益仙致辞

唐红昇致辞

Ibrahim Mimrah致辞

H.E.Tefera Derbew Yimam致辞

埃塞俄比亚校友会成立仪式

南信大-吉加大学气候学院揭牌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壤健康与气候智慧型农业联合实验室成立

Francis Zwiers作报告

Bob Alex Ogwang作报告

作者(文) 陈岩 作者(图) 潘博洋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