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中,关于天气、气候等内容不胜枚举。9月20日,大气院携手江北新区文化馆,开展第三十八期“童声童气”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四时诗序:探寻节气诗词中的物候与气候智慧”,活动撷取古典诗词中与气象相关的内容,进一步扩大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面,加深儿童对气象科普知识的理解。
活动开始,志愿者以杜牧《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夏秋之交的气候变化。通过生动讲解和“高温煎蛋”趣味视频,形象展示了昼夜温差的形成机制。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并通过新疆瓜果因昼夜温差大而更甜的例子,深入理解了物候与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
随后,围绕“露从今夜白”的诗句,聚焦“白露”节气的科学内涵。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了露水形成的热力学过程,尤其是辐射冷却与露点温度的关系。一段科普视频展示了不同湿度条件下露珠的形成过程,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大自然中水汽相变的神奇。
科普讲解后,孩子们用彩色粘土和马克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理想果园,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作不仅展现了他们对秋天的美好憧憬,也体现了对节气物候的初步理解。
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递了气象科学知识,为提升气象声量、提高气象事业大众认同贡献了信大力量。

志愿者向小朋友们讲解露水的形成

小朋友们用粘土绘制心中的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