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大气科学学术专场开幕式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活动现场,“南信大—吉加大学气候学院”正式揭牌,同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携手乌兹别克斯坦TIIAME国立研究大学与淮安高新区,共同启动共建“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壤健康与气候智慧型农业联合实验室”。

随着“南信大—吉加大学气候学院”的揭牌,南信大在“一带一路”气候学院建设方面再进一步。短短一年内,学校已在加纳、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乌兹别克斯坦共建6所气候学院。南信大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周波涛表示,学院依托学校大气科学学科优势和中外导师资源,实施联合培养机制,“希望推动学生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领域取得更突出的研究成果,掌握更扎实的应用技能”。

周波涛告诉记者,建立气候学院的初衷在于,“将我校大气科学一流学科的辐射力拓展至全球,提升国际影响力”。他透露,截至目前,已招收该框架下来华留学生共计11位,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我们会积极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联合申报国际项目,推动科研协作。此外,学院还组织国际会议及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合作。”

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乌兹别克斯坦TIIAME国立研究大学和淮安高新区宣布将携手共建“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壤健康与气候智慧型农业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土壤健康与气候智慧型农业开展合作研究。“我们希望在培育健康土壤的基础上,增强土壤与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这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前提。”联合实验室中方负责人、南信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申卫收表示,“只有土壤健康,才能提升农业应对全球变化下洪涝灾害的能力。土壤健康与气候智慧型农业是紧密衔接、相互关联的体系,期待实验室能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合作,为绿色发展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在随后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Francis Zwiers、乌干达气象局局长Bob Alex Ogwang作精彩报告。

活动期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还举办了气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学术论坛、气象产业和气象服务学术论坛、中外研究生学术论坛,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https://m.jstv.com/news/2025/10/28/1432785751121145856.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