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大会暨新时代气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研讨会。大会以“汇智聚力融合共生--全力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主题,会聚了来自全国气象系统、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气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路径。
大会举行了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启用仪式,涵盖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南京生物医药谷、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浦口经开区创新港等多个产教融合平台。现场还揭牌了一批工程师技术中心。风云卫星工程师技术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师技术中心、江苏气象工程师技术中心等行业类平台,以及能源气象工程师技术中心、工业软件工程师技术中心、集成电路工程师技术中心等企业类平台集中亮相,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迈入实体化运行新阶段。
“我们积极搭建卓工培养新模式,以项目制为核心,通过项目构建起学校、行业、企业的真实的需求,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锻炼。同时,让学生依托项目组建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刘佳介绍,本次研讨会还发布了部分课程资源,将最新的行业案例融入其中。“这些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依赖教师授课,而是通过合作把最新资源导入到课堂教学。”
此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黑龙江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签署共建协议,进一步拓展气象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网络。
“从精准预警灾害,到服务‘双碳’战略,诸多现实课题的突破,都呼唤着一批能将前沿知识落地生根的卓越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表示,回应这一社会现实的需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必须“向下扎根”,与实践无缝对接。
据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24年7月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年4月更名为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灾害性天气预报、气象探测与装备、智慧气象、能源气象、气象人工智能等关键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卓工项目制改革,设立了一批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校企共建课程、研究生卓越产教融合案例,覆盖气象、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行“工程项目驱动+工学交替”培养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强强联合,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协同育人平台。让最优秀的导师匹配最优秀的学生,从而规模化、高效化地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刘佳说。
20251114A9版 https://jskjb.skzb.org.cn/xpaper/news/147627/161439/18221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