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宣示和科学回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政治勇气、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强烈责任担当,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论断和重大部署,指引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
我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后会见中外记者时说,实践证明,我们党不仅能够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而且能够领导全党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我先从社会革命的角度谈点看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 新中国成立前2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全国38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同其他51位党和国家党员领导同志作为党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全部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当选,是全党意志的凝聚、党心民心的体现,充分反映了全国党员干部群众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护,对中国这十年伟大变革、伟大成就的充分肯定,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热切期盼。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选、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树立良好政治导向,进一步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的作风形象,极大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共同意愿:坚强核心赢得亿万人民衷心爱戴 这是载入史册的时刻—— 2022年4月22日,广西人民会堂礼堂内灯光璀璨。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会议”会标,帷幕正中的金色党徽熠熠生辉,十面红旗分列两侧。 上午11时许,大会宣布: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一)点火、发射、升空!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神舟十三号凯旋、神舟十四号飞天、问天实验舱升空、梦天实验舱择机发射、神舟十五号蓄势待发……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向着浩瀚星空昂首挺进,承载着我们伟大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前行脚步。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党的十八大以来这10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脱贫攻坚战;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提升到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4%提升到1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提高到超过1.2万美元,我国经济实力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我们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进……一个个改天换地的创举,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谱写了时代变迁的恢宏乐章,拓展了历史前行的宽阔航道。思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置身百年风云中擘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深入历史文脉里挖掘时代精神养分,
9月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就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指出,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他们的学习成长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对北京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教师的办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饱含深情、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师范生和师范院校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厚爱,是对教育战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心和鼓励。各地各校要提高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知》强调,要强化引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切实推进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7日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在北师大建校120周年和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向该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和问候,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入学一年来,你们通过课堂学习和支教实践,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坚定了到基层教书育人的信念,我感到很欣慰。 习近平指出,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师范教育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2021年起,国家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入学以来的学习收获,表达了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座谈会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为党和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提供了最新教材,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王沪宁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反映了党和国家勇敢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进行的伟大斗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彰显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和价值追求,以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思想观点深刻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这两年多,正是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政治经济更加动荡不安的时候,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带领党和人民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坚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还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卷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但要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且要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通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通知》全文如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三卷出版以来,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激发人民奋斗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思想之窗”,有力展示了中国形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同时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网络伪科普流传等问题。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高水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