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快讯

第四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24-12-18来源: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陈苹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方向访问量:14

  12月14日,第四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协办。本次研讨会包括4场大会主报告、4个分论坛及46场报告,来自40多家单位、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贡献专业智慧、激发灵感碰撞、深化交流合作的机会。

  希腊国家研究基金会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前任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Efthymios Nicolaidis,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广西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万辅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石云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自然辩证法通讯》副主编王大明,东华大学教授、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杨小明分别在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晓岑主持。

  大会报告中,万辅彬教授、石云里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赵超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交流互鉴视角下的中国—东南亚千年铜鼓文化圈》《国外博物馆所见的一些明清徽派罗盘》《西晋“洛阳纸贵”产生的科技背景探析》《浅论指南针技术的发展与演化》的报告。报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文化遗产领域的认识,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灵感。

  分会场报告中,与会专家学者就“造纸史与纸质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发明创造与科学技术”“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四大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问题。

  据悉,该研讨会由李晓岑教授发起,自2016年起已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举办四届。该学术研讨会已成为科技史领域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加强学术研究、促进合作交流、推动我校人文学科深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现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