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30日,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院长/系主任论坛)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以“数智引领 聚力创新”为主题,旨在与全国日语学科同仁共商数智时代下日语专业及大学日语教学实践的改革方向,助力高等日语教育在专业优化浪潮中实现创新发展。近300位高等日语教育学界的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齐聚一堂,探索新时期下日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修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组组长赵华敏,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周异夫,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陈多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彭冬林,我校校长陈海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陈海山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及文学院的基本情况、学科建设、国际合作、日语专业建设等内容。他说,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面对新文科建设纵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和跨学科发展需求的多重挑战,本次论坛恰逢其时。期待全体与会嘉宾立足“数智引领、聚力创新”的时代命题,共同推进日语语言文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宽师生学术眼界与思维,提升师生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从而推动外国语言学学科和日语专业蓬勃发展。
修刚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旨在汇聚全国日语教育界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方向,切实推进日语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创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日语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赵华敏说,人工智能时代大学日语教育既面临着教学模式转型、教师角色重塑等严峻挑战,也迎来了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等发展机遇。学界同仁应共同探索大学日语教育的改革思路,推动大学日语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周异夫提出,新形势下高等日语教育应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求变,充分发挥在跨文化交际、国际传播等方面的特色优势,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举措,输送更多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日语专业人才。
陈多友表示,数智技术正在重塑教育形态,这一浪潮下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日语学科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变革,积极践行数智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坚守人文底色。
彭冬林说,本届论坛聚焦数智引领,日语教育界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构建多元化、智能化的新型日语教学体系,努力为全国日语学科教师提供前沿性、综合性的教学服务解决方案。
本届论坛聚力凝结各方智慧,顺应数智化转型潮流,聚焦日语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设置7场主旨报告、3场专题报告、3场主题论坛及3场平行论坛。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下日语专业及大学日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方向展开讨论。
主旨报告环节,修刚、赵华敏等7位专家围绕数智时代下日语专业与大学日语的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专题报告环节中,专家们分享了数智化浪潮下日语课堂的实践与探索,提出要重视借助智慧教学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主题论坛环节围绕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以及以赛促教等议题展开,专家学者们结合本校经验,分享了“日语+专业”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日语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以及学科竞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平行论坛聚焦课程思政建设、大学日语改革、日语科研导向等核心议题,与会教师就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提升展开研讨。
本届论坛为日语教育在数智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路径,推动了高等日语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日语分会联合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
陈海山致辞
修刚致辞
赵华敏致辞
周异夫致辞
陈多友致辞
彭冬林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