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以“蓝色印度洋的未来——全球南方的发展实践”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论坛在昆明开幕。
作为本届论坛的主要活动之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举办“推动海洋气变治理,助力落实《巴黎协定》”圆桌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胡张良出席圆桌会议并致辞。我校总会计师胡明保、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安涛、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以及来自缅甸、阿富汗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的政府代表共9人作主旨发言。非洲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主席阿菲安、斯里兰卡水产资源研究开发署主席赫蒂亚拉奇等8位代表进行圆桌会对话。
胡明保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推动海洋气变治理,助力落实《巴黎协定》,不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更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愿意与各方一道,共享资源、共谋发展。他重点分享了学校对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服务设想。一是依托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围绕世界气象行业发展重点领域,提供气象预报与服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气象管理等“大气象”方面的培训;二是积极在印度洋沿岸国家拓展合作伙伴,筹建适应当地的“NUIST+”气候学院,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增强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科研技术协作,组建国际联合研究团队,提供技术和装备等创新支持。
与会代表就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治理、人才培养、《巴黎协定》实施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治理与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与会各方表示愿意加强合作,并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和初步合作意向,将重点拓展“蓝色英才计划”、与印度洋地区高校共建“气候学院”。
会议期间,胡明保代表学校与马尔代夫渔业和海洋资源部部长施亚姆、马尔代夫气候变化、环境和能源部副部长伊娜娅进行了友好交流。
来自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30余个国家的政府代表,以及来自国际组织、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智库的约100名代表参加研讨交流。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海洋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圆桌会。
圆桌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