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雷丁学院十周年院庆活动之“全球视野与学术素养提升讲堂(2025年第5期)”在文德楼N614举行。本期讲堂特邀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气候与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石阳做“气象服务的标准化及实践案例分享”主题学术报告,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郭栋主持本次活动。
报告开始,孙石阳阐释了标准的定义、内涵与作用。他说,标准并非简单的规则罗列,而是气象服务规范化的基石,是确保气象服务科学性、准确性与一致性的关键。专业气象服务需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统一,从而极大提升服务的规范性。而从社会效益层面看,标准化气象服务能让社会各界更高效地获取和理解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生产生活安排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比如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气象指导,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保障粮食安全。随后,孙石阳结合深圳案例,着重介绍轨道交通气象服务的创新实践。在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运转的命脉,气象条件对其安全运营意义重大。孙石阳及其团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轨道交通气象服务标准体系。从气象数据监测设备的布局与选型标准,到不同气象灾害(如暴雨、大风、高温等)对轨道交通影响的评估标准,再到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与格式标准,都进行了细致规范。例如,当暴雨达到一定量级标准时,气象部门依据既定标准迅速向轨道交通部门提供精准的降水时长、强度及积水风险预估等信息,轨道交通运营方就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调整行车速度、加强站点疏导等应急措施,保障乘客安全与运营秩序。
此次学术报告为师生们提供了与行业专家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拓宽了师生们在气象服务领域的视野,对提升学院学术氛围和师生学术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雷丁学院将继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蓬勃发展。